影帝专治各种不服_分卷阅读_176
镜头反打,立即展示了乔立母亲狼狈地伏在床头剧咳,老太太扶着桌子,大概伸手想抓水杯,可就是这样有限的距离,她抬手,依然碰不到。
当画面再一次转回万辰脸上的时候,观众瞬间读懂了那眼神里的挣扎。
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如此无能,对母亲的病情毫无益处是何等的痛苦。
母亲的病每况愈下,而他却爱莫能助。
男孩几乎是瞬间就做下了自己的决定,观众听到了他沙哑的声音:“妈,喝水。”
慢慢推近的镜头里,万辰的眼中似乎有泪,又似乎没泪,他趁机抓住了母亲的手,低声问:“我送您去县里,和我姐住吧?我……我去赚钱,给您治病。”
秦阅盯着大荧幕上,那张精致而动人的脸。
突然想起在他自己事业上升期的时候,王忱的父母,似乎就这样重病过。那时候他在北京,被两个电视剧的项目捆住,根本赶不过去,而王忱的父母也根本不愿意见到自己。他烦躁又自暴自弃地想,就让王忱自己去处理吧,那是他的父母,要是连王忱都处理不好,他过去,能有什么用呢?
秦阅大笔大笔地往王忱账上打钱,又托关系联络了医生,让王忱随时可以接二老来北京治病。
可一直到王忱打来报丧的电话,他的父母都没有来过。
秦阅忍不住想,那时候的王忱什么样呢?
是不是就像荧幕上的那个人,明明脆弱得已经不堪一击,被现实伤害得连挤出一个微笑都艰难。
可他只是嘴唇翕动,眼睫轻抖,用努力平稳的声线,安慰自己身边的人?
乔立背着母亲,一步步走出了山沟,送进了县城姐姐和姐夫的住处。
原本不太愿意的两口子,听说乔立要跟着同村的“道子哥”一起出国打拼,顿时喜笑颜开,保证会把母亲(岳母)照顾好,只叫乔立按时寄钱回来就行了。
“道子哥”已经成了他们村子中神话一样的存在,跟着道子哥,谁都能发财。
于是,乔立就这样上了道儿。
坐飞机,转火车。
高思源导演用几个快速的运动镜头将乔立从干燥的荒漠,带去了贡多拉摇摇晃晃的威尼斯水城。
画面背景音是嘈杂的意大利语,观众不大听得懂,乔立自然更听不懂了。
与先前阳光灼目、爆土狼烟的画面不同,镜头里的威尼斯,蔓延的天际与水源,鳞次栉比的建筑,都是灰色的,温柔却阴沉。
这里没有嘹亮的信天游,原始而传统的宗族气氛,有的是带着对你不置一词的本地人,和充满打量、试探,甚至是取笑的眼神。
这里是异国,是另一个世界。
从原始到现代,仿佛一架飞机就将乔立带去了一个完全无法独立生存的地方。
好人缘的他突然沉默下来,带着警惕的目光,环顾身遭。
故事的剧情没有太大的起伏,高思源在这部电影中的镜头用得十分克制,很多时候都在引领观众扮演一个冷峻的旁观者,既带他们看到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的美好,也让他们看到乔立作为一个异乡人,在这里艰难地生存。
他住在窄小的阁楼上栖身,每天耳边充斥着嗡鸣一般不懂的语言。天刚亮就起床到工地上干活,午休只有半小时,吃个冰冷的三明治,便又返回造楼。威尼斯的水城特质让这里没有太高大的商业楼房,但本地居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却少不了。
道子哥的施工队已经在这里干出了名声,每个月乔立拿到的欧元,都一点点变厚。
他给家里打电话,只有说到钱的时候,才能听到姐姐殷切的关心。
但乔立并不在乎这个,他不停的问:“妈怎么样了?”
镜头便因而穿回县城里,年迈的母亲身体上绑着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姐姐麻木地送来三餐,冷漠的交流,偶尔带着外孙来遛一遛,老太太脸上才难得流露出一点欢喜的笑容。
老太太也问:“你弟弟怎么样啊?”
姐姐说:“赚钱可多了,都是为了孝顺您,您就放心吧。”
乔立的母亲果然放了心,再闭眼,便永眠了。
而这一切乔立都不知道。
威尼斯也有晴天,他坐在船上,去下一个施工单位。
道子哥有意无意地透露想提携他,跟着自己一起做工头,参与整体项目。
乔立有些没自信,“我都不会说意大利语。”
“学嘛,你住在这里,天天和意大利人打交道,很快就学会了,我就是。”道子哥叼着一根烟,然后分给了乔立一根,余光趁机打量他,“你妈的病好些没?”
乔立眼神闪过一瞬间的茫然,嘴上说:“我姐说,挺好的,就是要住院,住院很多钱。”
道子哥闻言放心,就像意料到乔立一定会跟着他来一样,拍了拍他的膝头,“跟着哥干吧,这里适合你。”
适合吗?
乔立抬头望着远方的水。
因为换去了新工地,他们每天都会路过叹息桥。
他问道子哥为什么这桥叫叹息,道子哥其实不知道,只说:“路过的人都愁,谁过来都叹口气,就叫叹息桥。”
乔立便轻轻叹了口气。
年轻人跟着贡多拉摇摆的幅度,轻轻晃着身体,随波逐流,就好像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镜头慢慢地摇,过渡到乔立的正面特写,万辰的眼神里有着不知如何是好的犹豫,他的手攥着船帮子,很用力,像在和自己较劲,可他的眼神又是那么空洞。
观众都明白——他是想回去的,穿插的几个男主人公梦境的片段,都是关于他和母亲的童年,他是那么记挂自己的母亲,又渴望报答她,正是这样的情感拘束了乔立,令他反而不得不留在威尼斯,留在一个自己根本不快乐的地方艰难地生存。
一切都是为了钱。
盯着这个眼神和表情,不知怎么,秦阅的心像是突然被针扎了一下。
万辰的脸与秦阅记忆中的那个人虽然不同,可这幅样子,却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当画面再一次转回万辰脸上的时候,观众瞬间读懂了那眼神里的挣扎。
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如此无能,对母亲的病情毫无益处是何等的痛苦。
母亲的病每况愈下,而他却爱莫能助。
男孩几乎是瞬间就做下了自己的决定,观众听到了他沙哑的声音:“妈,喝水。”
慢慢推近的镜头里,万辰的眼中似乎有泪,又似乎没泪,他趁机抓住了母亲的手,低声问:“我送您去县里,和我姐住吧?我……我去赚钱,给您治病。”
秦阅盯着大荧幕上,那张精致而动人的脸。
突然想起在他自己事业上升期的时候,王忱的父母,似乎就这样重病过。那时候他在北京,被两个电视剧的项目捆住,根本赶不过去,而王忱的父母也根本不愿意见到自己。他烦躁又自暴自弃地想,就让王忱自己去处理吧,那是他的父母,要是连王忱都处理不好,他过去,能有什么用呢?
秦阅大笔大笔地往王忱账上打钱,又托关系联络了医生,让王忱随时可以接二老来北京治病。
可一直到王忱打来报丧的电话,他的父母都没有来过。
秦阅忍不住想,那时候的王忱什么样呢?
是不是就像荧幕上的那个人,明明脆弱得已经不堪一击,被现实伤害得连挤出一个微笑都艰难。
可他只是嘴唇翕动,眼睫轻抖,用努力平稳的声线,安慰自己身边的人?
乔立背着母亲,一步步走出了山沟,送进了县城姐姐和姐夫的住处。
原本不太愿意的两口子,听说乔立要跟着同村的“道子哥”一起出国打拼,顿时喜笑颜开,保证会把母亲(岳母)照顾好,只叫乔立按时寄钱回来就行了。
“道子哥”已经成了他们村子中神话一样的存在,跟着道子哥,谁都能发财。
于是,乔立就这样上了道儿。
坐飞机,转火车。
高思源导演用几个快速的运动镜头将乔立从干燥的荒漠,带去了贡多拉摇摇晃晃的威尼斯水城。
画面背景音是嘈杂的意大利语,观众不大听得懂,乔立自然更听不懂了。
与先前阳光灼目、爆土狼烟的画面不同,镜头里的威尼斯,蔓延的天际与水源,鳞次栉比的建筑,都是灰色的,温柔却阴沉。
这里没有嘹亮的信天游,原始而传统的宗族气氛,有的是带着对你不置一词的本地人,和充满打量、试探,甚至是取笑的眼神。
这里是异国,是另一个世界。
从原始到现代,仿佛一架飞机就将乔立带去了一个完全无法独立生存的地方。
好人缘的他突然沉默下来,带着警惕的目光,环顾身遭。
故事的剧情没有太大的起伏,高思源在这部电影中的镜头用得十分克制,很多时候都在引领观众扮演一个冷峻的旁观者,既带他们看到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的美好,也让他们看到乔立作为一个异乡人,在这里艰难地生存。
他住在窄小的阁楼上栖身,每天耳边充斥着嗡鸣一般不懂的语言。天刚亮就起床到工地上干活,午休只有半小时,吃个冰冷的三明治,便又返回造楼。威尼斯的水城特质让这里没有太高大的商业楼房,但本地居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却少不了。
道子哥的施工队已经在这里干出了名声,每个月乔立拿到的欧元,都一点点变厚。
他给家里打电话,只有说到钱的时候,才能听到姐姐殷切的关心。
但乔立并不在乎这个,他不停的问:“妈怎么样了?”
镜头便因而穿回县城里,年迈的母亲身体上绑着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姐姐麻木地送来三餐,冷漠的交流,偶尔带着外孙来遛一遛,老太太脸上才难得流露出一点欢喜的笑容。
老太太也问:“你弟弟怎么样啊?”
姐姐说:“赚钱可多了,都是为了孝顺您,您就放心吧。”
乔立的母亲果然放了心,再闭眼,便永眠了。
而这一切乔立都不知道。
威尼斯也有晴天,他坐在船上,去下一个施工单位。
道子哥有意无意地透露想提携他,跟着自己一起做工头,参与整体项目。
乔立有些没自信,“我都不会说意大利语。”
“学嘛,你住在这里,天天和意大利人打交道,很快就学会了,我就是。”道子哥叼着一根烟,然后分给了乔立一根,余光趁机打量他,“你妈的病好些没?”
乔立眼神闪过一瞬间的茫然,嘴上说:“我姐说,挺好的,就是要住院,住院很多钱。”
道子哥闻言放心,就像意料到乔立一定会跟着他来一样,拍了拍他的膝头,“跟着哥干吧,这里适合你。”
适合吗?
乔立抬头望着远方的水。
因为换去了新工地,他们每天都会路过叹息桥。
他问道子哥为什么这桥叫叹息,道子哥其实不知道,只说:“路过的人都愁,谁过来都叹口气,就叫叹息桥。”
乔立便轻轻叹了口气。
年轻人跟着贡多拉摇摆的幅度,轻轻晃着身体,随波逐流,就好像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镜头慢慢地摇,过渡到乔立的正面特写,万辰的眼神里有着不知如何是好的犹豫,他的手攥着船帮子,很用力,像在和自己较劲,可他的眼神又是那么空洞。
观众都明白——他是想回去的,穿插的几个男主人公梦境的片段,都是关于他和母亲的童年,他是那么记挂自己的母亲,又渴望报答她,正是这样的情感拘束了乔立,令他反而不得不留在威尼斯,留在一个自己根本不快乐的地方艰难地生存。
一切都是为了钱。
盯着这个眼神和表情,不知怎么,秦阅的心像是突然被针扎了一下。
万辰的脸与秦阅记忆中的那个人虽然不同,可这幅样子,却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