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徐世铭在百里无忌传召前就已经得知所发生的事了。
  他做为明国二相之一,并且在明国的资历远甚冯道,他所掌握的人脉自然不比冯道少。
  而他做为百里无忌发家前的从龙之臣,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与百里无忌惜惜相关。
  徐世铭清楚百里无忌培植新人的打算。
  但徐世铭不急,因为他有着比冯道更为坚固的后盾,那就是他对百里无忌的了解。
  一个能为了昔日兄弟之情,不亲手诛杀其杀父母仇人的人,不是圣人那就是混蛋。
  能以一个小小巴东县令坐到明国至尊,并统一天下的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是混蛋。
  如果是,那想来今后“混蛋”这一词就应该是褒义词了。
  百里无忌的性格,如果徐世铭说不了解,那天下就没有比他更了解的人了。
  所以,徐世铭不急,他知道,以百里无忌的性格,如果没有安排妥当他们这些老臣,是断不可能轻易发动吏治改革的。
  因为百里无忌内心远不如他所表现的那么硬、那么冷。
  徐世铭知道,他所唯一要做的,那就是等待,等百里无忌亲自向他谈这件事情。
  徐世铭门下官员,那绝非冯道所能比拟。
  从百里无忌巴东起兵,到就任楚王,然后建立明国,到现在明国一统天下,徐世铭一直做为百里无忌下面主管内政的第一文臣。
  可想而知。徐世铭门下该有多少官员攀附着。
  那绝非是冯道那样区区数百人,而应该再放大十倍,甚至二十倍。
  这其实不是一件坏事。历朝历代,哪个权臣门下没有这样依附的官员?
  如果没有,那权臣就不应该叫做权臣。
  应该叫做死人。
  权力太大,却没有人簇拥着,这个人死得肯定很快。
  也就做不成权臣了。
  徐世铭在巴东时就坦然对百里无忌说过,他不想做权臣、奸臣,他想做的是一个青史留名的直臣、忠臣。
  这么些年以来。百里无忌不断地往徐世铭身上压担子,徐世铭的权力越来越大。
  有时在国政方面。甚至大到可以取代百里无忌的地步。
  出口成宪,说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这令徐世铭非常担心也非常害怕,他知道,如果不收敛。那么纵然百里无忌面冷心热,再怎么想保全自己,自己也逃不过悲惨的下场。
  来自同僚的暗箭攻击远甚于皇帝的指责。
  所以,徐世铭开始不断地犯些“小错”,只要是不牵涉到明国的大政方针,徐世铭开始“犯错”,这是一种自辱,为得是让别人抓住自己的把柄。
  将情报网搞得“一塌糊涂”,引起百里无忌的不满。就是最典型的手段。
  对此,徐世铭心中对百里无忌有着十分的内疚之意。
  但为了君臣能善始善终,徐世铭只能这么做。
  幸好。徐守仁回来了,因此,将情报网移交给徐守仁就成了不二选择。
  但徐守仁是徐世铭的义子,父子一个是明国第一丞相,儿子是明国最大的特务头子,二人占据明国最重要的职位。单凭这一点,在同僚心中。就是不赦的死罪。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官位无疑就是这块人人欲占为己有的璧。
  这又令徐世铭不得不再次找一个自辱的方式,而又不能令明国大政受到波及,如果那样,纵然百里无忌能饶恕自己,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
  所以,徐世铭在这次事件中选择了中立。
  中立是个中性词,但对于一个执掌着明国国政大权的第一丞相来说,中立就等于无为、不做为、听之任之。
  徐世铭是这次事件中唯一一个预料到暴乱的人,但就因为他的不作为、不阻拦,使得暴乱益发猛烈。
  当听到百里无忌急召自己,徐世铭瞬间猜到了百里无忌的想要干什么。
  不是不做为,而是不能做为。
  徐世铭心中苦笑着,奉召跟随内待进入皇宫。
  百里无忌从徐世铭褶皱的脸上,看到了那一丝无奈。
  百里无忌明白,徐世铭已经看出了自己的心思。
  其实百里无忌很想与徐世铭或者冯道畅谈新旧交替的方案。
  但这确实很不妥,二人牵涉着明国几乎七成以上的文官和在朝的武官。
  一旦事有不妥,恐怕将引起明国大震。
  这与国与民皆不利。
  百里无忌只能等待机会的来临,而这次中书省的暴乱,给了百里无忌最合适的机会。
  徐世铭看着百里无忌,百里无忌脸上那中年帝王的霸气和沉稳,让徐世铭明白,百里无忌已经知道自己知道他的心思。
  这是二人二十余年君臣主仆的默契。
  是无奈、是妥协、也是一种宽慰。
  在这一刻,君非君,臣非臣,有得只是一个已经羽翼丰满、震翅翱翔的成熟男人和一个阅历深厚、垂垂老迈的老人。
  而这二人亦师亦友,亦父亦兄,之间的感情外人是绝对无法猜想的。
  “你决定了?”徐世铭打破沉默,他艰难地吐出四个字。
  百里无忌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决定了。”
  “牵涉到的官员太多,新旧皆有,你可有了心理准备?”
  “无论新旧官员,触犯律法者,皆一视同仁。”
  “真的?”
  “真的。”
  徐世铭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知道一场暴风骤雨已经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哎,要是明国还在战争时期,那该多好,无论新旧官员,都同心同德、一致对外,如此其乐融融的场面,怎么就一去不复还了呢?徐世铭心中无比地惆怅。
  也许自己真的老了……。
  徐世铭微微苦笑,连义子徐守仁都已经为人父,卢小翠都成了母亲了,自己岂能不老?
  罢了,自己这一生能追随一位英主建功立业,有了如今的明国天下,早已经达成心愿,又何必自寻烦恼?
  急流勇退,明国天下就让给那些年轻吧,自己也可以闲下来抱抱孙子,享受一下迟来的天伦之乐了。
  徐世铭收回飘渺的目光,他深深地看着百里无忌。这个男人,再没有当初巴东时的稚嫩和冲动,变得成熟,甚至连目光都变得深遂,让人看不清楚他在想什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