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_分卷阅读_21
正因为对子受寄予厚望,他不仅常常前去教导这个儿子,还拜托了比干,让他担任子受的老师。
子受是个可爱的孩子,虽然和他的两个哥哥一母同胞,但是他的外貌明显要比他们出众。
自古以来颜控数不胜数,脸长得好看是个巨大的优势,再加上子受爱笑,喜欢卖萌,被子泉推倒了都要有段反应时间才会委委屈屈地叫阿叔和阿婶来撑腰,比干很快就被这个小侄子俘虏了。
子干日记:
子受宝宝辣么可爱辣么萌,再加上本宝宝悉心教导,他以后一定会是个乖小孩!
纣王挖心什么的,比干七窍玲珑心什么的,都是封神演义杜撰的,我才不会怕呢!哼唧!
作者有话要说: 帝乙归妹这件事是真的,这里采用的版本是他嫁的是亲妹妹,不是给姬昌和太娰赐婚。姬昌那么早就生了伯邑考他们,要等到帝乙赐婚才和太娰成婚太扯了23333
太娰和姬昌生了十个儿子,史书上没说他们生没生女儿,生女儿什么的这里算是蠢作者的私设吧Orz
帝辛的名字有人说叫受,也有人说叫受德,显然前头那个比较符合实际。
第12章 太子
大商官方设立有“序”、“右学”、“左学”、“庠”等官方学校,集养老与教育为一身。
而这些学校,招收的一般都是贵族子弟。
贵族子弟有专门的学校,就意味着许多贵族子弟,乃至于王族,在家中都不会得到系统、成体系的教导,即使是在幼时,有老师专门教导的也不多。
帝乙目前只有三个儿子,虽然嫡庶有别,但是他们说白了是一母同胞,子受是王后养育的,母子情分自不必说。
子受是王后的幼子,而且正是因为他的存在,王后才能被封后,虽然前头两个儿子起了铺垫作用,但是王后再次怀上子受,才是帝乙下定决心立她为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使对前头两个被称为庶子的儿子有亏欠之心,王后对子受这个幼子依然是最为宠爱的。
王后是如此,帝乙更是如此,子启、子衍和子受是一母所出,硬要掰扯嫡庶的话,也有点说道不清,但是他并不是从嫡庶来区分的儿子。
从三个孩子幼年的表现看,子受最为聪慧,可塑性比子启和子衍高。
而且从子启出生到他母亲被立为王后,中间已经过了不少年,虽然他是长子,但是他也是庶子,以庶子的身份度过幼年的时光,以帝乙的眼光看,子启不够大气,没有帝王的心胸,而且他偏于文弱,并不能算是商王最好的人选。
正因为帝乙和王后都或多或少的偏向子受,才会让比干成为子受的老师,让他抽出时间特意教导这个孩子。
人心是偏的,这很正常,但是有人受宠得利,有人的利益就会受损。
子启和子衍对这个弟弟就非常嫉妒。
子衍也就算了,他是次子,本身继位的可能性就比不上子启,但是子启却是切切实实的感到了威胁。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母亲成了王后,太子之位就应当是他的,想不到他那幼弟才是赢家。
子受一出生就拥有了这么多子启渴望的东西,他心中自然不平。
子启是个什么人呢?
让比干来说,历史上的那个,就是个“内藏奸狡”的小人,覆灭了祖宗社稷,搞臭了弟弟的名声,殷商遗民深为不耻,他成为宋国国君后,许多殷民宁愿成为卫国的国民,让有着姬氏血脉的国君来管理他们,也不愿意在子启的治下为民。
讲道理嘛,他和子受的矛盾明明是内部矛盾,他们争夺储位那么凶,子受成为帝辛以后都没有对他怎么样,可是他呢,当起了带路党,迫不及待地带周军攻打大商的王畿之地。
当然,现在的子启小朋友还是有救的,总归现在年纪还小。
同大商这边不同,姬昌早早就立了嫡长子姬邑为世子。
帝乙迟迟不立太子,虽然表现出了一点偏向,但是也不乏有心人剑走偏锋,想要在子启身上进行投资。
依照的比干看法,他哥立太子的时间应该越早越好,一来断绝其他的王子接受过多的帝王教育的可能性,二来给太子一个适应和锻炼能力的时机。
一个从小培养的太子,总比一个兄弟相残、手段狠辣的王子要有帝王之风些,在治国之术等方面的知识也更成体系。
帝乙一向认为自己还年轻,储君的事情不用着急,心中未免没有给子启一个机会的意思。
比干:哥你是认真的吗?
子受是一个聪明人,他被谥为纣王的理由和杨广被谥为炀帝的理由是一样的,他们都太聪明了,因为太聪明,步子反而迈得太快了。
而在这种时期,大商需要的也恰恰是一个聪明的国君,至于子受因为大商的现状急于改革求成,这是可以慢慢改过来的。
作为帝乙的左膀右臂,从小带大的亲弟弟,比干的话在他那里当然很有分量。
既然打定了主意让子受早点被立为太子,比干自然不会干坐着,除了在老哥面前给这小子说好话以外,还做出了实际行动,证明子受小朋友是担得起大商的未来的。
比干原本想向帝乙展示小侄子出众的智商,想不到还顺带展现了一下子受的天生神力。
商人重鬼神,大商每年的祝祷仪式不知道有多少,但是祭祀祖宗的那一类,尤其庄严郑重。
祭祀完了以后,王族这一家子就聚在王宫一起用饭。
除了帝乙和比干这俩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和他们的后代以外,出席这个家宴的还有先帝文丁的诸多庶子,子胥馀的年纪比比干小两岁,已经受封了箕邑,号为箕子,除了他以外,文丁剩余的儿子年纪都偏小,和子启、子衍、子泉是差不多的年纪,就比子受要大一点。
王室的家宴并不只是简单的吃个饭,因为帝乙的这些弟弟们未来长大了都要为他效力,剩余的子启、子泉这几个孩子也都是大商的未来,他自然要好好考校一番。
子受表现出众,并没有因为叔叔、兄长、堂兄等人的年纪较长就的显出不足来,他不仅学完了比干当年特地为子泉编写的蒙书——这书后来因为比较简单易懂,由难到易的程度更成体系而成为了大商王室专门的儿童启蒙读物——而且已经开始学习超出这个年纪的内容,追赶上子启的进度了。
要知道,就连子泉和子衍,在学习进度方面都比他要慢一点。
子受的妖孽表现让比干想到了他还在现代学习的时候,小学时候班上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他的记忆中,这人的数学基本没下过100分,考98分老师都会问怎么发挥失常了!
子受在身份方面原本就是有优势的,这时候显示出他的聪慧来,无疑加重了帝乙对他的看重。
大商现在的情况,太子是不能随便立的,原本比干为子受说话,还有箕子,也在一旁帮腔,也没能让帝乙立刻下定决心立太子。
子受的年纪太小了,当年子历幼年夭折给帝乙留下的阴影实在是太深刻了。
子受是个可爱的孩子,虽然和他的两个哥哥一母同胞,但是他的外貌明显要比他们出众。
自古以来颜控数不胜数,脸长得好看是个巨大的优势,再加上子受爱笑,喜欢卖萌,被子泉推倒了都要有段反应时间才会委委屈屈地叫阿叔和阿婶来撑腰,比干很快就被这个小侄子俘虏了。
子干日记:
子受宝宝辣么可爱辣么萌,再加上本宝宝悉心教导,他以后一定会是个乖小孩!
纣王挖心什么的,比干七窍玲珑心什么的,都是封神演义杜撰的,我才不会怕呢!哼唧!
作者有话要说: 帝乙归妹这件事是真的,这里采用的版本是他嫁的是亲妹妹,不是给姬昌和太娰赐婚。姬昌那么早就生了伯邑考他们,要等到帝乙赐婚才和太娰成婚太扯了23333
太娰和姬昌生了十个儿子,史书上没说他们生没生女儿,生女儿什么的这里算是蠢作者的私设吧Orz
帝辛的名字有人说叫受,也有人说叫受德,显然前头那个比较符合实际。
第12章 太子
大商官方设立有“序”、“右学”、“左学”、“庠”等官方学校,集养老与教育为一身。
而这些学校,招收的一般都是贵族子弟。
贵族子弟有专门的学校,就意味着许多贵族子弟,乃至于王族,在家中都不会得到系统、成体系的教导,即使是在幼时,有老师专门教导的也不多。
帝乙目前只有三个儿子,虽然嫡庶有别,但是他们说白了是一母同胞,子受是王后养育的,母子情分自不必说。
子受是王后的幼子,而且正是因为他的存在,王后才能被封后,虽然前头两个儿子起了铺垫作用,但是王后再次怀上子受,才是帝乙下定决心立她为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使对前头两个被称为庶子的儿子有亏欠之心,王后对子受这个幼子依然是最为宠爱的。
王后是如此,帝乙更是如此,子启、子衍和子受是一母所出,硬要掰扯嫡庶的话,也有点说道不清,但是他并不是从嫡庶来区分的儿子。
从三个孩子幼年的表现看,子受最为聪慧,可塑性比子启和子衍高。
而且从子启出生到他母亲被立为王后,中间已经过了不少年,虽然他是长子,但是他也是庶子,以庶子的身份度过幼年的时光,以帝乙的眼光看,子启不够大气,没有帝王的心胸,而且他偏于文弱,并不能算是商王最好的人选。
正因为帝乙和王后都或多或少的偏向子受,才会让比干成为子受的老师,让他抽出时间特意教导这个孩子。
人心是偏的,这很正常,但是有人受宠得利,有人的利益就会受损。
子启和子衍对这个弟弟就非常嫉妒。
子衍也就算了,他是次子,本身继位的可能性就比不上子启,但是子启却是切切实实的感到了威胁。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母亲成了王后,太子之位就应当是他的,想不到他那幼弟才是赢家。
子受一出生就拥有了这么多子启渴望的东西,他心中自然不平。
子启是个什么人呢?
让比干来说,历史上的那个,就是个“内藏奸狡”的小人,覆灭了祖宗社稷,搞臭了弟弟的名声,殷商遗民深为不耻,他成为宋国国君后,许多殷民宁愿成为卫国的国民,让有着姬氏血脉的国君来管理他们,也不愿意在子启的治下为民。
讲道理嘛,他和子受的矛盾明明是内部矛盾,他们争夺储位那么凶,子受成为帝辛以后都没有对他怎么样,可是他呢,当起了带路党,迫不及待地带周军攻打大商的王畿之地。
当然,现在的子启小朋友还是有救的,总归现在年纪还小。
同大商这边不同,姬昌早早就立了嫡长子姬邑为世子。
帝乙迟迟不立太子,虽然表现出了一点偏向,但是也不乏有心人剑走偏锋,想要在子启身上进行投资。
依照的比干看法,他哥立太子的时间应该越早越好,一来断绝其他的王子接受过多的帝王教育的可能性,二来给太子一个适应和锻炼能力的时机。
一个从小培养的太子,总比一个兄弟相残、手段狠辣的王子要有帝王之风些,在治国之术等方面的知识也更成体系。
帝乙一向认为自己还年轻,储君的事情不用着急,心中未免没有给子启一个机会的意思。
比干:哥你是认真的吗?
子受是一个聪明人,他被谥为纣王的理由和杨广被谥为炀帝的理由是一样的,他们都太聪明了,因为太聪明,步子反而迈得太快了。
而在这种时期,大商需要的也恰恰是一个聪明的国君,至于子受因为大商的现状急于改革求成,这是可以慢慢改过来的。
作为帝乙的左膀右臂,从小带大的亲弟弟,比干的话在他那里当然很有分量。
既然打定了主意让子受早点被立为太子,比干自然不会干坐着,除了在老哥面前给这小子说好话以外,还做出了实际行动,证明子受小朋友是担得起大商的未来的。
比干原本想向帝乙展示小侄子出众的智商,想不到还顺带展现了一下子受的天生神力。
商人重鬼神,大商每年的祝祷仪式不知道有多少,但是祭祀祖宗的那一类,尤其庄严郑重。
祭祀完了以后,王族这一家子就聚在王宫一起用饭。
除了帝乙和比干这俩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和他们的后代以外,出席这个家宴的还有先帝文丁的诸多庶子,子胥馀的年纪比比干小两岁,已经受封了箕邑,号为箕子,除了他以外,文丁剩余的儿子年纪都偏小,和子启、子衍、子泉是差不多的年纪,就比子受要大一点。
王室的家宴并不只是简单的吃个饭,因为帝乙的这些弟弟们未来长大了都要为他效力,剩余的子启、子泉这几个孩子也都是大商的未来,他自然要好好考校一番。
子受表现出众,并没有因为叔叔、兄长、堂兄等人的年纪较长就的显出不足来,他不仅学完了比干当年特地为子泉编写的蒙书——这书后来因为比较简单易懂,由难到易的程度更成体系而成为了大商王室专门的儿童启蒙读物——而且已经开始学习超出这个年纪的内容,追赶上子启的进度了。
要知道,就连子泉和子衍,在学习进度方面都比他要慢一点。
子受的妖孽表现让比干想到了他还在现代学习的时候,小学时候班上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他的记忆中,这人的数学基本没下过100分,考98分老师都会问怎么发挥失常了!
子受在身份方面原本就是有优势的,这时候显示出他的聪慧来,无疑加重了帝乙对他的看重。
大商现在的情况,太子是不能随便立的,原本比干为子受说话,还有箕子,也在一旁帮腔,也没能让帝乙立刻下定决心立太子。
子受的年纪太小了,当年子历幼年夭折给帝乙留下的阴影实在是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