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再沐皇恩_分卷阅读_75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永璂渐渐停了笔,他细致地将圣旨又浏览了一遍,添改了几处,便静静地等十格格停笔。
  待二人都完成了,永璂笑道:“十格儿,这回你可是慢了。”
  十格格也不恼,娇笑道:“方才也不知是谁,非要抢在我之前动笔。”兄妹两一面斗嘴,一面交换了各自的纸张,而后不约而同地笑了。
  永璂笑道:“古语有云,最毒妇人心啊,我从前还从未看出,十格儿你行事居然这般凌厉。”
  十格格吐了吐舌头,笑着应道:“十二哥不也主张重罚么,不过我原以为,十二哥会主张宽大处理的。”
  永璂轻叹一声:“王亶望这案子,真要处置起来,只怕会面临两难的局面,罚得重了,各省官员人心惶惶,甘肃一省立马就会出现许多空缺,官员缺位,百姓就疏于管理,尤其是地方,家长里短的案件堆积如山,极易由民怨引发民变。”
  十格格点头道:“可是民变到底是突发的事件,若是及早有所处理和应对,便也不至于演变到那一步,依我看,还是要重罚,才能够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永璂笑道:“正是这个理,只是不知道皇阿玛的心思。”
  永璂取来文折,刚准备落笔,就听十格格笑道:“我倒要看看,和珅这回又给我送了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总是那么神神秘秘的。”说着她打开了那锦囊,里头竟然是一只精致的文玩核桃。
  十格格愣住了,她将那核桃取出,又反复地将那锦囊口朝下倒了倒,确定没有遗漏才失笑出声:“十二哥,你说这和珅是怎么回事,哪有人盘核桃光盘一只的,不都是盘一对的么?”
  十格格将那核桃重新塞回锦囊中,递给永璂:“喏,十二哥,给你了,这大老爷们爱玩的东西,和珅送给我做什么?”
  永璂将那核桃从锦囊中取出来,他细细地端详了一下,而后两手稍一用力,那核桃竟然被他从中间破开,掰成了两半。
  十格格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两瓣核桃,细看之下才发现核桃是空心的,里头还藏了东西,分明是一张纸条。
  永璂将那纸条取出展开,诧异地瞧着上头的两个字:从重。
  十格格已经完全被这样的转折惊住了,她偏着头道:“和珅这是在和我们玩什么字谜,什么从重?”
  永璂拿过放在上首架子上的圣旨,又细看了起来,这一回十格格反应极快,她瞧着永璂的动作,轻声道:“难道说,和珅这是在说王亶望的案子?”
  永璂沉思片刻,慎重地颔首道:“以我对和珅的了解,他费尽心思送进来的东西,绝不会没有用处,今日这核桃和圣旨一起送进来,因而他所指的,必定就是王亶望的案子。”
  十格格这时也冷静下来,分析道:“这么说,他所说的从重,指的就是给皇阿玛的折子上,要谏言从重处置王亶望?”
  永璂点点头,正色道:“我方才仔细瞧过了,东巡时我曾见过和珅的字,这的确是他的笔迹,能想出这样的法子,将核桃送到你手里的,也只有他了。”
  十格格一双秀眉微微蹙起,犹豫道:“这从重二字,倒是与我们所想不谋而合,只是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皇阿玛的想法。”
  永璂颔首道:“你说的,也正是我所顾虑的,和珅与我非亲非故,实在没必要来帮我这样一个不受宠的皇子。”
  十格格寻思了片刻,一双灵动的眼睛瞧着永璂道:“可我相信和珅的为人,更何况我们原本就是这样想的,十二哥不妨放手一试。”
  ☆、第八十章
  这一日,和珅坐在府中的书房里,手里搓捏着一只文玩核桃,片刻后研磨提笔,在摊开的纸上凝神写了两个大字:帝师。
  帝者,王天下之号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帝师,为一人解惑,和珅看着那两个大字一阵怔愣,他的笔锋当真与皇帝越来越相像了。
  和珅缓缓地踱步到窗前,望着屋外新抽条的枝芽,心下忐忑。藏在核桃里的字条已经转交许久,然而弘历那处依旧没有传来半点消息,这些日子在朝堂上,弘历也没有再提起永璂。
  正想着,刘全忽然没有通报,就跌跌撞撞地进屋里来了。和珅正出神间,被他弄出的声响搅了,不觉眉头微皱,轻斥道:“说过多少次了,你是和府的大管家,行事一惊一乍地成何体统。”
  刘全抹了一把额上的汗,垂着头听训,待和珅住了嘴,拿无奈的眼神瞧着他时,才急忙道:“爷,官差在外头呢,说是皇上急召爷入宫。”
  和珅捏着核桃的手一紧,低声应道:“知道了,你下去吧。”
  和珅迅速地穿好官服,理好顶戴,将那枚核桃放入袖中,在铜镜前最后看了一眼装束整齐的自己,方才出了府门,随官差一同进宫。
  与那日夜里进宫不同,这一回和珅看着轿外的白日,只觉得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暴/露在日光之下,无所遁形。从昏暗的轿子中下来,和珅看着那巍峨的宫门,在心中轻叹了口气。
  跟着侍卫走过漫长的宫道,和珅终于又一次站在了养心殿前,这一回殿门开着,眼尖的吴书来瞧见了他,焦急的脸上霎时间露出点喜色来,他特意清了清嗓子,通禀道:“和大人到——”
  和珅听见那把熟悉的声音从殿内传来:“让他进来。”
  青年躬身进殿,弘历并未抬头,只是抬手一指边上的座榻,随意道:“坐吧,不必拘礼。”
  待和珅坐下用了茶,弘历才停下手中的朱批,拿起放在御案上首的一本折子,递到和珅面前:“看看吧,永璂的答案。”
  和珅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有些忐忑地翻开那文折,引入眼帘的第一句话便是:王亶望一案,情节实属可恶,儿臣以为应当严惩不贷,以警示继任官员,严于律己。
  和珅偷着松了口气,只要十二阿哥主张严惩,自己便有法子替他圆话。可如果他执的是与其他阿哥一样的说辞,和珅便连替他说话的余地也没有。自他穿越以来,永璂算是与他打交道最多的阿哥,永璂办事妥帖中带着一份小心翼翼。可纵然是在夹缝中生存,和珅在东巡中见到的永璂,却勇于表达自己的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虽然某些观点尚显稚嫩,但却隐隐显出了几分帝王之才。
  为君者,心术要正,和珅之所以胆敢将锦囊给永璂,一来他心知,以十二阿哥的聪慧,很快就能领悟他的意思。而来他也明白,以永璂的性子,只见到这样表意不明的两个字,虽然会犹疑,但多数时候却依旧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将那字条收起来。假若有一天,从重处罚的这个答案,真的招致弘历的责骂,才会将那字条呈供御览,然后再苦苦地争辩。
  这个素日里瞧着阴沉冷清的阿哥,在和珅眼中却是众多阿哥中的一股清流,在冰冷的深宫中,永璂不知受了多少白眼,却仍能坚持自我,就是和珅最为欣赏的地方。
  弘历等了许久,却仍没有等到和珅说话,抬头一看,却见他的眼神不知望向了何处,视线的焦点分明不在文折上。
  弘历轻笑道:“和珅,朕老了么?”
  和珅猛地回神,诧异道:“皇上何出此言?”
  弘历一双眼睛里流露出了温柔的笑意:“你与朕面对面坐着,却还能在朕面前走神,看来是朕老了,再也吸引不了爱卿的目光了。”
  和珅被他孩子气的话逗乐了,笑骂了一句:“没个正形!”
  弘历见他笑了,这才敛了笑容,正色道:“你瞧瞧,朕当真生了个好儿子,主张严惩,也不知道是收到了宫里头的消息,挑了这么个对策显得自己出挑,还是当真愚笨至此,行事毫无顾忌,不经大脑。”弘历越说,声调就越发的激动,和珅听着,只觉得一阵阵无奈涌上心头。
  永璂身上,明明流着与弘历一样的血,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弘历却偏要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永璂所做的一切。好像这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别有用心。无数次,和珅话到嘴边,他想告诉弘历,父辈的恩怨不该牵连到孩子,可是到了出口的关头,却又默默地咽了回去。
  只是这一次,和珅不想再忍。弘历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瞧着和珅,见他只是专注地瞧着手中的奏折,并没有搭话的意思。得不到应和的帝王,也止住了话头。他轻唤了两声:“和珅,和珅。”
  眼前的青年却像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全然没有听到弘历的呼唤。弘历此刻方才觉出不对劲,直到他用手在和珅眼前晃了晃,才将出神的青年唤了回来。
  弘历柔声道:“和珅,你今日有些不对,可是累了,若是累了便歇息吧。”说着弘历蹙起了眉头:“是朕不好,下回再也不突然召你入宫了。”
  和珅没有答话,只是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瞧着弘历。皇帝在他面前,一向是极温柔也极有耐心的。往日他并没有察觉出不对,可是今日,听着弘历对永璂的训斥,再听着他对自己的温言细语,和珅却觉出了满满的违和感,就像眼前的帝王被分割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
  弘历见和珅不说话,只是盯着他看,心下也同样疑惑,柔声道:“朕脸上有东西么,怎么一直盯着朕看?”
  和珅似有所觉般敛了目光,他轻声道:“我只是在想,皇上……”
  这一回,弘历笑了,他攥住了和珅的手,和珅却像触电般猛地一抖,却被弘历握得更紧了些:“朕就在你面前,只要你愿意,伸手就能碰到,就像这样。”弘历倾身上前,将和珅搂了个满怀。和珅却没了往日拥抱的放松心情,他就这样静静地在弘历怀里呆了一阵,纷乱的心思却没有一刻停歇。
  他心中的疑惑更甚,明明在自己面前,是个那么温柔的人,为什么面对永璂,却没有半丝温情?
  半晌,当弘历将他放开时,和珅的目光又转了几转,回到了那份文折上。弘历也收敛了温情,变回了那个有些冷硬的帝王。
  和珅轻声道:“皇上,我觉得十二阿哥折子里说的也不无道理。”
  弘历脸色微沉,低声道:“不无道理?和珅,他糊涂,你也跟着犯糊涂?”
  “你也知道,王亶望一案牵涉甚广,若是按照大清律惩处,整个甘肃就不剩多少个官员了,甘肃又向来不是富庶的省份,加之王亶望一群在甘肃的所作所为,西北民风又向来剽悍,真到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你考虑过么?”
  和珅知道,弘历说的是实情,王亶望本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要把一众官员都拖下水,这样弘历处置起来,多少也要顾及到案子的影响范围。
  和珅沉默了一阵,忽然起身跪下道:“皇上,你说的这些,我都想过,可是皇上,我认为此案真正可怕的地方,不在于严惩之后有可能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而在于旁省官员在这次案件中看到的机会。”
  弘历一怔,不解道:“什么机会?”
  和珅蹙眉道:“皇上宽仁,愿意给那些贪/腐数额小的官员一个机会,但是在旁省的官员看来,甘肃这件大案,情节恶劣至此,一部分的官员却安然无恙,或者仅仅是小惩大诫。对那些原本就心怀不轨、蠢蠢欲动的官员来说,此案若不严厉处置,会造成极坏的影响。”
  和珅的说法绝不是危言耸听,他记得历史上,王亶望的案子就像是一个源头,开启了乾隆朝中后期贪/腐的大势。
  弘历闻言陷入了沉思,他听见和珅道:“贪/腐之风一旦盛行,就难以遏制了。”
  弘历沉吟半晌,抬眼望着和珅恳切的神情,终于松口道:“那依你看,甘肃的积弊应当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