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之道_分卷阅读_2
陈嘉佑是启元二十三年配给章明太子做太子妃的,两人成婚已经三年了,但一直没有孩子,帝后又为太子指了一个侧妃,不过侧妃的肚子照样不争气,依然没有动静,现在太子被皇帝派到西边儿前线督军去了,一年半载回不来,更耽误生孩子。
现如今,大皇子,也就是席贵妃所生的顾世礼,他只比太子顾世旻大一岁,但已经有了两子两女,羡煞了皇后。
此时听闻太子妃身子不爽利,皇后楚氏便十分关切,问道:“可让太医去看过了?要是没有,让董奇卓去看看最好。”
董太医是专门看妇科的,诊喜脉最准,由皇后这话可知,她对太子妃怀孕到底有多期待。
秋元娘答道:“奴婢当时便问了陈公公了,他说太子妃只是偶感风寒,有些咳嗽,请了当值的肖太医去看了,肖太医也说是染了风寒,已经开了药方子吃着了。”
皇后明显就有点失望,因房里只有她,以及一直跟着她的秋元娘,她便也无顾忌,对女儿说:“还以为你马上就有侄儿了呢,哎,这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派谁去督军不好,偏偏让旻儿去,他成婚几载,都没孩子,就去督军。”
可见皇后对皇帝派太子离京是不满的,她声音说得小,秋元娘站在一边听着,就小声说:“咱们周国定会大胜,殿下很快就会回来了。到时候也是大功劳一件。”
皇后没有应她,作为太子,需要那么多功劳做什么,有功劳也是碍皇帝的眼,只求平平安安顺利登位,一切就好了。
之后又有几个妃子前来向皇后请安,皇后全都没见,秋元娘出去请她们在偏殿里坐一坐,也就让她们走了。
顾徽轩的日子,除了吃就是睡,当然还有拉。
她很少哭,笑得倒是多,特别是在皇帝皇后面前,就更是卖力地笑了,这并不是没有好处的,这让事务繁忙的皇帝也隔三差五就要来皇后的慈元宫里逗一逗女儿,他甚至还亲口对皇后说:“宁儿真是聪慧得很,朕看着她,什么烦心事都能忘了。”
宁儿显然已经成了顾徽轩的小名,不过大名至少要等到一岁的时候才起,五六岁才起大名,也是有的。例如前面的四公主顾徽姝,要七岁的时候,皇帝陛下才为她赐了名。
皇帝已经有四十二岁了,最近两年就只种下了顾徽轩这一个种子,顾徽轩也算是他的老来女了,老来女往往受宠,加上顾徽轩十分会讨人喜欢,他当然就更喜爱这个女儿。
顾徽轩在九个月的时候就会发声说话了,第一个会说的是“娘娘”,第二个会说的就是“爹爹”。
于是皇帝陛下这一天到了慈元宫,抱着女儿,女儿一边伸手摸他胡子,一边就笑着叫他“爹爹”的时候,他欢喜得眼睛都亮了,当即就又赏赐了慈元宫以及长宁公主不少东西。
而在三天后,长宁公主有了自己的大名,不出顾徽轩所料就叫顾徽轩了。
字庄宸,小字宁宁。
在周岁的时候,慈元宫为宁宁办了抓周礼,且她以一岁之龄便上了皇族玉牒。
宁宁穿着一身赭红色交领襦裙,戴着沉甸甸的金镶玉长命锁,手腕上又是玉镯,重得她想将这些东西取下来。
她盘着短短的坐在垫席上,脑袋转来转去四处打量。
这一天来参加她抓周礼的人挺多的,最上方坐着皇帝,旁边是皇后,这两人是她非常熟悉的,下面还有席贵妃,杨妃,这两个她在这一年里也见过几次,然后还有不少其他的妃子,甚至她的几个皇兄皇嫂、皇姐以及皇姑姑也在,她年纪太小,记忆力算不得太好,所以是连蒙带猜知道周围是哪些人。
身在皇家,她觉得压力可真大,要认清周围的亲人们就不容易。
不过想来以自己的身份,只要不出什么想谋朝篡位的大乱子,估计以后日子不会难过,身为皇帝的女儿,就有这种好处。
皇帝坐在上位说:“宁儿,抓一样自己喜欢的。”
宁宁看了看用雕刻着龙纹的席镇镇着的垫席上面的东西,胭脂水粉,书籍笔墨,玉佩花朵,首饰金锭等等,实在觉得没意思,于是直接往皇帝皇后所在的上位爬,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叫道:“爹爹,娘娘……”
皇帝好笑地起了身,将宁宁抱回了抓周的垫席边去,指着上面的东西让宁宁抓,宁宁不为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所动,又抓住了皇帝的皇袍下摆,抱住他的腿,大叫道:“爹爹……爹爹……”
于是所有人都应景地笑了,静安长公主还说:“皇兄,宁宁这是不舍得您呢。”
皇帝将宁宁抱了起来:“朕的乖女儿呀。”
语气里的宠溺,即使他当年刚出生的长子也没有享受过。
宁宁爱娇地将脸埋到皇帝陛下的颈子边。
那种软软的感觉,让皇帝陛下这一刻心都要软得化掉了。
☆、第 2 章
第二章
皇后所生的长宁公主受皇帝陛下宠爱的事情,不仅宫里人人皆知,宫外的那些大家族里,也不断流传着皇帝对小公主的极尽宠爱之事。
本来因皇后渐渐受到皇帝冷落而门庭不若以前光鲜的国丈楚家,也比以前要热闹了几分。
甚至连街头巷尾,也在流传关于长宁公主的事。
说得最多的便是长宁公主乃是福星降世,甚至将她出生那日祥云满天也拿来不断附和这个说法。
当然,也有人在家里说着并不好听的话。
杨家的宅院里,就有人说:“宫里生的公主,也有十几个了吧,养活的,长到十岁上的,至今只有三位,这位长宁公主,还不知道能不能长成呢。”
不光是杨家有这种话,连皇后娘娘都担心女儿会出事,毕竟她已经夭折过两个孩子了,虽然难过,但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所以对宁宁,她养得非常小心,而且几乎不让外人接触她,除了大的节庆日子,便不让她出慈元宫。
宁宁已经长到一岁零六个月了,她可以不让人搀扶着走路,还会说不少词语,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了,虽然她很少说话,但每一句话都非常准备,所以在大家的心里,她已经被定为一个神童一样的小孩子。
皇帝陛下更是几乎每天都到慈元宫来,即便不用饭,只是抱着女儿坐一坐也好。
宁宁的乖巧聪慧,让他爱不释手,甚至当着皇后的面说:“所幸宁儿不是男儿。”
这话很有深意,要是宁宁是男儿,说不得他会因为更宠她而威胁现在太子的地位。
但即使宁宁不是男儿,皇后也听出了他这话里的潜台词,他是觉得太子顾世旻太过平庸了吗。
虽然皇帝这般说,但皇后并不希望太子在这个时候太过聪明进取,皇帝正值盛年,太子就太过优秀步步紧逼,以史为鉴,这可不是好事。
再说,皇帝本来就是个多疑的人,所以皇后宁愿太子平庸。
宁宁听出了皇帝的话里的潜台词,当即就咿咿呀呀地叫他,又将脸埋在他怀里蹭来蹭去,惹得皇帝哈哈笑起来,自然就将刚才的话题抛诸脑后了,也免了皇后答他。
这时已经临近新春,天气早就冷下来了,这几日更是下了雪。
为了节约,慈元宫里没有烧地龙,只是烧了暖炉。
皇后经过一年多的将养调理,身子总算好多了,她抱着穿得厚厚的宁宁坐在榻上,宁宁从她的怀里探着身子盯着窗户看,窗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窗户纸糊得有些厚,透光并不是很好,但因窗户朝南,外面又有积雪的反光,倒是明亮的。
宁宁对皇后说:“母后,雪。”
皇后将她搂紧,又摸了摸她戴着帽子的头,说:“是呀,下雪了,瑞雪兆丰年。只是这么大的雪,你太子哥哥怕是又要在路上多耽搁几日了。”
宁宁已经知道,太子在回京的路上了,她的母亲因为这事这些日子都挺高兴。
他们周国和西梁的战争僵持不下,皇帝不高兴,觉得太子督战不力,不过看太子在前线督战了一年多时间,兢兢业业,甚至连侍妾都没带一个,儿媳妇见他每次都满脸愁绪,他便好心让太子回京了。
宁宁便也说道:“太子哥哥。”
皇后笑着说:“宁宁也想太子哥哥是不是,哎,你出生后还没有见过他呢。”
一会儿,女官秋元娘就进来说:“国丈大人马上就到了。”
皇后将宁宁放在榻上,抚了抚身上的衣裳,又扶了扶头上的发钗,问道:“可还好?”
秋元娘说:“娘娘气色不错,挺好。”
宁宁也盯着皇后看,皇后已经四十岁了,因为生过四个孩子,又在生宁宁的时候伤了元气,所以一直气色就不大好,已经有些显老了,不过她此时化了妆,又因太子回京之事而心情愉悦,看起来便还不错。
加上她身为中宫的雍容和气度,一身端庄华贵的皇后便服,即使头上没有插太多珠翠,其身份带来的气势,也无人可以比拟。
现如今,大皇子,也就是席贵妃所生的顾世礼,他只比太子顾世旻大一岁,但已经有了两子两女,羡煞了皇后。
此时听闻太子妃身子不爽利,皇后楚氏便十分关切,问道:“可让太医去看过了?要是没有,让董奇卓去看看最好。”
董太医是专门看妇科的,诊喜脉最准,由皇后这话可知,她对太子妃怀孕到底有多期待。
秋元娘答道:“奴婢当时便问了陈公公了,他说太子妃只是偶感风寒,有些咳嗽,请了当值的肖太医去看了,肖太医也说是染了风寒,已经开了药方子吃着了。”
皇后明显就有点失望,因房里只有她,以及一直跟着她的秋元娘,她便也无顾忌,对女儿说:“还以为你马上就有侄儿了呢,哎,这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派谁去督军不好,偏偏让旻儿去,他成婚几载,都没孩子,就去督军。”
可见皇后对皇帝派太子离京是不满的,她声音说得小,秋元娘站在一边听着,就小声说:“咱们周国定会大胜,殿下很快就会回来了。到时候也是大功劳一件。”
皇后没有应她,作为太子,需要那么多功劳做什么,有功劳也是碍皇帝的眼,只求平平安安顺利登位,一切就好了。
之后又有几个妃子前来向皇后请安,皇后全都没见,秋元娘出去请她们在偏殿里坐一坐,也就让她们走了。
顾徽轩的日子,除了吃就是睡,当然还有拉。
她很少哭,笑得倒是多,特别是在皇帝皇后面前,就更是卖力地笑了,这并不是没有好处的,这让事务繁忙的皇帝也隔三差五就要来皇后的慈元宫里逗一逗女儿,他甚至还亲口对皇后说:“宁儿真是聪慧得很,朕看着她,什么烦心事都能忘了。”
宁儿显然已经成了顾徽轩的小名,不过大名至少要等到一岁的时候才起,五六岁才起大名,也是有的。例如前面的四公主顾徽姝,要七岁的时候,皇帝陛下才为她赐了名。
皇帝已经有四十二岁了,最近两年就只种下了顾徽轩这一个种子,顾徽轩也算是他的老来女了,老来女往往受宠,加上顾徽轩十分会讨人喜欢,他当然就更喜爱这个女儿。
顾徽轩在九个月的时候就会发声说话了,第一个会说的是“娘娘”,第二个会说的就是“爹爹”。
于是皇帝陛下这一天到了慈元宫,抱着女儿,女儿一边伸手摸他胡子,一边就笑着叫他“爹爹”的时候,他欢喜得眼睛都亮了,当即就又赏赐了慈元宫以及长宁公主不少东西。
而在三天后,长宁公主有了自己的大名,不出顾徽轩所料就叫顾徽轩了。
字庄宸,小字宁宁。
在周岁的时候,慈元宫为宁宁办了抓周礼,且她以一岁之龄便上了皇族玉牒。
宁宁穿着一身赭红色交领襦裙,戴着沉甸甸的金镶玉长命锁,手腕上又是玉镯,重得她想将这些东西取下来。
她盘着短短的坐在垫席上,脑袋转来转去四处打量。
这一天来参加她抓周礼的人挺多的,最上方坐着皇帝,旁边是皇后,这两人是她非常熟悉的,下面还有席贵妃,杨妃,这两个她在这一年里也见过几次,然后还有不少其他的妃子,甚至她的几个皇兄皇嫂、皇姐以及皇姑姑也在,她年纪太小,记忆力算不得太好,所以是连蒙带猜知道周围是哪些人。
身在皇家,她觉得压力可真大,要认清周围的亲人们就不容易。
不过想来以自己的身份,只要不出什么想谋朝篡位的大乱子,估计以后日子不会难过,身为皇帝的女儿,就有这种好处。
皇帝坐在上位说:“宁儿,抓一样自己喜欢的。”
宁宁看了看用雕刻着龙纹的席镇镇着的垫席上面的东西,胭脂水粉,书籍笔墨,玉佩花朵,首饰金锭等等,实在觉得没意思,于是直接往皇帝皇后所在的上位爬,嘴里还咿咿呀呀地叫道:“爹爹,娘娘……”
皇帝好笑地起了身,将宁宁抱回了抓周的垫席边去,指着上面的东西让宁宁抓,宁宁不为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所动,又抓住了皇帝的皇袍下摆,抱住他的腿,大叫道:“爹爹……爹爹……”
于是所有人都应景地笑了,静安长公主还说:“皇兄,宁宁这是不舍得您呢。”
皇帝将宁宁抱了起来:“朕的乖女儿呀。”
语气里的宠溺,即使他当年刚出生的长子也没有享受过。
宁宁爱娇地将脸埋到皇帝陛下的颈子边。
那种软软的感觉,让皇帝陛下这一刻心都要软得化掉了。
☆、第 2 章
第二章
皇后所生的长宁公主受皇帝陛下宠爱的事情,不仅宫里人人皆知,宫外的那些大家族里,也不断流传着皇帝对小公主的极尽宠爱之事。
本来因皇后渐渐受到皇帝冷落而门庭不若以前光鲜的国丈楚家,也比以前要热闹了几分。
甚至连街头巷尾,也在流传关于长宁公主的事。
说得最多的便是长宁公主乃是福星降世,甚至将她出生那日祥云满天也拿来不断附和这个说法。
当然,也有人在家里说着并不好听的话。
杨家的宅院里,就有人说:“宫里生的公主,也有十几个了吧,养活的,长到十岁上的,至今只有三位,这位长宁公主,还不知道能不能长成呢。”
不光是杨家有这种话,连皇后娘娘都担心女儿会出事,毕竟她已经夭折过两个孩子了,虽然难过,但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所以对宁宁,她养得非常小心,而且几乎不让外人接触她,除了大的节庆日子,便不让她出慈元宫。
宁宁已经长到一岁零六个月了,她可以不让人搀扶着走路,还会说不少词语,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了,虽然她很少说话,但每一句话都非常准备,所以在大家的心里,她已经被定为一个神童一样的小孩子。
皇帝陛下更是几乎每天都到慈元宫来,即便不用饭,只是抱着女儿坐一坐也好。
宁宁的乖巧聪慧,让他爱不释手,甚至当着皇后的面说:“所幸宁儿不是男儿。”
这话很有深意,要是宁宁是男儿,说不得他会因为更宠她而威胁现在太子的地位。
但即使宁宁不是男儿,皇后也听出了他这话里的潜台词,他是觉得太子顾世旻太过平庸了吗。
虽然皇帝这般说,但皇后并不希望太子在这个时候太过聪明进取,皇帝正值盛年,太子就太过优秀步步紧逼,以史为鉴,这可不是好事。
再说,皇帝本来就是个多疑的人,所以皇后宁愿太子平庸。
宁宁听出了皇帝的话里的潜台词,当即就咿咿呀呀地叫他,又将脸埋在他怀里蹭来蹭去,惹得皇帝哈哈笑起来,自然就将刚才的话题抛诸脑后了,也免了皇后答他。
这时已经临近新春,天气早就冷下来了,这几日更是下了雪。
为了节约,慈元宫里没有烧地龙,只是烧了暖炉。
皇后经过一年多的将养调理,身子总算好多了,她抱着穿得厚厚的宁宁坐在榻上,宁宁从她的怀里探着身子盯着窗户看,窗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窗户纸糊得有些厚,透光并不是很好,但因窗户朝南,外面又有积雪的反光,倒是明亮的。
宁宁对皇后说:“母后,雪。”
皇后将她搂紧,又摸了摸她戴着帽子的头,说:“是呀,下雪了,瑞雪兆丰年。只是这么大的雪,你太子哥哥怕是又要在路上多耽搁几日了。”
宁宁已经知道,太子在回京的路上了,她的母亲因为这事这些日子都挺高兴。
他们周国和西梁的战争僵持不下,皇帝不高兴,觉得太子督战不力,不过看太子在前线督战了一年多时间,兢兢业业,甚至连侍妾都没带一个,儿媳妇见他每次都满脸愁绪,他便好心让太子回京了。
宁宁便也说道:“太子哥哥。”
皇后笑着说:“宁宁也想太子哥哥是不是,哎,你出生后还没有见过他呢。”
一会儿,女官秋元娘就进来说:“国丈大人马上就到了。”
皇后将宁宁放在榻上,抚了抚身上的衣裳,又扶了扶头上的发钗,问道:“可还好?”
秋元娘说:“娘娘气色不错,挺好。”
宁宁也盯着皇后看,皇后已经四十岁了,因为生过四个孩子,又在生宁宁的时候伤了元气,所以一直气色就不大好,已经有些显老了,不过她此时化了妆,又因太子回京之事而心情愉悦,看起来便还不错。
加上她身为中宫的雍容和气度,一身端庄华贵的皇后便服,即使头上没有插太多珠翠,其身份带来的气势,也无人可以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