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侯_分卷阅读_36
不过,这份密函所说虽然正合他意,但赵光义心中还是有些恼火,他不喜欢被人指示着做事,就算是做天子的兄长让他做事,他心中深处也多有不爽。他只想着天下唯我独尊。
“哼!一群见不得光的蠢货,等我得了这天下,一定要将你们一网打尽。大哥这十几年一直想将你们剿灭,可是始终没有做到,这件事就留给我做吧!”赵光义眸中杀机一闪而逝。抬头看了一眼低眉垂眼的任志亮,不容置疑地说道:“你现在就去教坊司,安排那喻清妍接客,逼着她去自杀。”
“来人,去叫王悦风过来。”赵光义紧接着又对左右说道。
任志亮不知道赵光义刚才看的那份密函中写着什么,又出自谁的手,竟然让赵光义突然改变了想法。心中虽然不愿意服从赵光义的命令,但却不敢不服从。
因为他知道,他只要表现出不满,便很有可能从开封推官之首位置上被踢出去。
不同于大宋后面的开封府尹,赵光义在开封府衙门中拥有着绝对的权力,其中就包括麾下所有官员的任免权,这是赵匡胤给自家弟弟的特权。也正因此,赵光义早已将开封府麾下十七个县大大小小衙门打造成一片铁桶,主要位置已全是他的心腹。小到寻常小吏,大到所有官员,心中也早已树起赵光义说一不二的权威。
任志亮离开之后,王悦风便走了进来。
“给王大人看座,上好茶。”赵光义表现的极为客气,就这一点比赵普做得要好。
“王大人,你所说赵普的秘密到底对本府有没有用,我很怀疑,所以需要验证一下。”赵光义说道。
王悦风说道:“不知府尹大人如何验证?”
赵光义说道:“刚好有一个机会,那叶尘想要让喻清妍脱离奴籍,此时已经进宫去找官家求赦令。但本府可以在这之前,让那教坊司逼着喻清妍接客,逼着让其自杀。这样也算是与叶尘彻底翻脸,也是本府对与王大人合作的一点城意。但本府给了城意,王大人总也要给出城意。”
王悦风犹豫了一下,说道:“好!下官便先透露一些赵普的秘密给府尹大人,以示下官诚意。”
……
……
崇政殿门口偏厅中,叶尘坐着等候,有内侍进殿禀报。
此时,崇政殿内,赵匡胤高坐御座之上,皱眉听着下面几位重臣争执。
此时不是朝会之时,只是寻常议事,所议的内容是每年秋汛之前的例行治理黄河之事。
自古以来,黄河多灾,几乎每过一两年,都会发洪水。而洛阳、开封、郑州等地,正是重灾区。大宋建国十数年来,淹死人数上万,淹毁的房屋更是不计其数。除了洛阳、开封这样的大城因为有高大坚固城墙护着,周边不少村镇都有过被水淹的历史。
参与议事的有四人,分别是首辅宰相赵普,三司正副使楚昭辅和罗公明,以及治河提举于越泽。
于越泽此人是大宋朝堂上有名的能官,治事之才已经受到包括天子在内朝廷上下的认可。
黄河之重,有如泰山,黄河水患,自古以来便是中原一带的恶梦。要坐上治理黄河的提举,不论地位、资历都极高。要知道协调沿途州县,从诸路调集物资、劳役,都必须有着能与一路监司主官分庭抗礼的资格,甚至要更高一级,这样才能保证治理黄河过程中,征召劳役、物资时顺利而无所阻碍。所以,于越泽官位已高居从二品,实乃朝廷重臣,与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相比,都差不了多少。
“陛下!黄河水患主要是因为黄河淤积泥沙之故,趁着干旱水少时节,水面宽度大幅缩小,征调大量劳役,下到干河之中挖走泥沙,并将这些泥沙堆积在河堤之上,此乃治理黄河水患最好的办法。这样河床就不会一年年的抬高。”于越泽说道。
“陛下!臣以为以此法不堪用?以黄河宽阔、长度,此举要想有效,恐怕要征调数百万劳役,耗费千万贯财力才能见效,而若是劳役人数过少,无疑杯水抽薪,就算有功效,恐怕也收效甚微。所以,臣建议将黄河下游,分成两条,以分河法治理黄河水患。”赵普说着。
“陛下!臣已经……”于越泽和赵普已经争论好一会,这个时候已经面红耳赤,一点都不给首辅宰相的面子,张口便要反驳。
第75章 黄河水患
可是不等于越泽将话说完,赵匡胤终于感觉不耐烦,直接将其打断,对犹如雕塑一般,一直站着始终没有发言的三司正副使楚昭辅和罗公明说道:“楚卿和罗卿有何看法。”
楚昭辅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于大人挖沙之法前人从未用过,当进行验证之后再说。”
赵匡胤点了点头,冷哼一声,心想这怎么验证,难道弄上百万劳役去挖沙,百姓的庄家不管了,然后将国库掏空。赵普和于越泽在心中也对楚昭辅一阵鄙视。
三司正使楚昭辅当年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开国之臣,在赵匡胤黄袍加身时立了大功,且对赵匡胤忠心耿耿,所以执掌三司,但此人乃一介武夫,根本不懂经世济民之道,而三司副使罗公明却深谙济民理财之术,真正将粮米税赋等三司繁杂的公务打理井井有条的正是他。此事在朝堂之上人人皆之。
赵匡胤对楚昭辅所说显然不满,但也早有预料,没有说什么,而是看向罗公明。
罗公明向赵匡胤行过礼,说道:“回禀陛下!虽然增高河堤又要耗费大量财力,还要征调大量劳役,但相比挖沙之法所需就少得多了。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臣以为今年依然还是要加高河堤。而挖沙之法,臣以为可等过几年,我大宋国力日渐昌盛,国库日益充裕时,再考虑行此方法,看看效果如何。”
赵匡胤点了点头,罗公明虽然也没说出什么更有用的法子,但所说不失稳妥。可是这依然没有达到他想节省大量财力,又想尽可能的少征调劳役的目的。
便在这时,有小黄门上前,在旁边说道:“祥符县伯叶尘求见。”
赵匡胤想起早上百德司报告给他昨晚上在教坊司所发生的事情,便是微微一笑,心想这小子越来越像是正常的年轻人了,这让他感到莫名的轻松。至于御史王悦风的儿子受到侮辱,回家上吊自杀的事情,他除了稍微感慨了一下文人士子有时候的迂腐之外,便将此事忘到了一边。以王悦风的身份地位,儿子死了还入不了天子的心。
紧接着赵匡胤想起叶尘以往种种神奇事迹,特别是当日看破晋阳城下抽水之后城墙倒塌一事,不由心中一动,说道:“宣叶尘觐见。”
叶尘进入崇政殿,一见这么多人,不由一怔,心想这么多人可不适何提喻清妍的事情。一边想着待会天子要是问何事时该怎么说,一边向赵匡胤叩拜。
让叶尘松了口气的是,不等他说什么,赵匡胤便率先开口,将治理黄河用挖沙之法和分流之法说了出来,且问他的意见。
叶尘略一思索,便摇着头说道:“挖沙之法断不可为!”
“为何?”不等赵匡胤说话,于越泽瞪了一眼叶尘,不满的问道。
挖沙之法……以后世那般庞大的机械力量手段,叶尘都没有听说过政府以此法治理黄河水患,可见此法绝对不行。
罗公明知道叶尘多半是不认识于越泽,便说道:“这位是治河提举金堤于大人。”
叶尘组织了一下言辞,反问于越泽:“敢问于大人,西北的兰州、党项诸部所在银夏地区亦有黄河,为何不见这些地方要年年增高堤坝?”
“当然是水势缓急不同,泥沙不沉之故。”于越泽治河多年,虽然收效甚微,主要还是不断加堤。但对于其中具体原因还是认真研究过的。可惜他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将这其中的道理并未彻底认清。
“而挖沙之法正是治本之法,怎能不行。”于越泽看着叶尘,紧接着又说道。心想你一个嘴上不长毛的弱冠小儿知道什么。昨晚上教坊司的事情他今天也听说了,在他看来,叶尘就是一个从世外高人那里学了点本事,但做事浮夸,性格不稳重,沉溺于酒色,且还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众所周知,黄河之水,一碗水半碗泥,到了秋时,更是七分沙三分水。先不说挖沙需要多少劳役,朝廷要耗费多少财力,百姓能不能受得了,财政能不能支撑。就算趁着干旱时节将泥沙挖走,但等雨季时,黄河水域加宽,短短十数天便可将挖走的沙再淤积上。于大人苦是不信,可以挖一小渠,引入黄河之水,进行试验。”叶尘看出这位于大人对自己不满,心想这挖沙之法应该就是此人所提议。
于越泽神色一滞,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想着回去了一定按照叶尘所说的方法,挖一小渠试验一下。另外,挖沙之法需要耗费海量的劳役和财力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这些年来,他研究治理黄河水患,除了加高加固河堤之外,貌似也只有挖沙这个方法了。至于赵普所说分流法,在他看来纯属扯蛋。
因为昨晚教坊司之事,使得自己一方失去王悦风这一助力,赵普便对叶尘有些恼火,特别是听说今早上王悦风去见赵光义之后,赵普一边后悔自己此次心软,昨晚没派出杀手索性将王悦风给灭口,一边又越加牵怒于叶尘。
不过他面上绝对不会露出丝毫,因为他看得很清楚,王悦风投向赵光义已成定局,而赵光义要想让王悦风将一些秘密说出来,必然要给王悦风报仇,对叶尘不利。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当赵光义和叶尘彻底翻脸时,叶尘不管愿不愿意,都只能成为自己的盟友。为什么说是盟友或者联手,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叶尘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彻底投向自己的。
此时,叶尘彻底否决了于越泽的提议,看着于越泽无话可说的样子,让跟于越泽争了半天,渐渐有些火气的赵普感觉很是痛快。但紧接着赵匡胤一句话,又让他心中出现了不好的预感。
“叶尘!赵卿提议通过将黄河水分流成两河入海,从而使黄河降低水面,使得黄河从此不至于破堤。此法又如何?”赵匡胤又问道。
叶尘想了一下,说道:“此法恐怕也不行,试想黄河分流之后,水面虽然会短时间有降低,但水势也肯定随之变缓。而水势一变缓,泥沙则必定会比以前沉积更多。泥沙沉积越多,那河槽必然增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复累积,到最后恐怕要变成屋上行舟。所以,分流之法,或许可解当年水患,但长远来看,此法弊远大于所带来的利。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破堤比分流之前,还要越来越频繁。”
赵普一听自己所说之法,比于越泽的挖沙法还要不堪,以他的身份何曾这样被人否定过。不由脸色有些发烧,特别是见于越泽脸上似笑非笑表情,更是不爽,忍不住瞪了一眼叶尘。
叶尘装作没有看见,心里面则还在盘算着喻清妍的事情,想着待会如何向赵匡胤开口,才不会被后者猜忌,且还不会拒绝。
“那叶尘你有何良策?”赵匡胤不想再听臣子的争执,且他感觉叶尘刚才说的有理。所以直接询问。
有关治理黄河水患的事情,叶尘在后世也听过不少。后世行之有效的方案只要上过初中、高中,学过地理的,都是知道一些的,主要就是两点,一是在黄河沿岸,特别是关中、关西、河东一带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增加植被,让水土不要再流失进黄河之中。第二便是修建大量的水库。
叶尘略一沉思之后,整理了一下思路,想了一下如何将“水土流失”、“过流能力”和“人造洪峰”这些词用当世的话,给大家说清楚。
在众人注视之下,没过多久,叶尘说道:“首先我给大家分析一下,造成黄河水患的根本原因,然后再给大家说如何治理黄河水患。”
不等众人多想,叶尘紧接着又说道:“黄河之水,一碗水,至少半碗沙,大家可知这沙土是从何而来?”
众人沉思,于越泽一声冷哼,说道:“自然是黄河上游黄河的支流,将所流经的山川之上的沙土冲刷带进黄河主河之中,然后顺流而下堆积到黄河中下游。”
叶尘点头道:“于大人所说是对的,但于大人可知南方雨水十倍于北方,而长江水势更是远超过黄河,为何长江中没有泥沙,更少有决堤?”
众人目光闪动,若有所思,于越泽一时想不通原因,倒也干脆,只接说道:“此事老夫不知。”
叶尘眼看众人思维已经完全被他牵引调动,便说道:“这其中原因,却是南方树多、植被茂密,漫山遍野凡是有土壤的地方,必有大量植被。长江流域所过之处,山川之上更是如此,树木植物的根系牢牢将泥土吸附固定,让雨水难以冲刷而走,自然便不会汇集到长江之中。而黄河上游关中、关西、河西的不毛土山太多,一有雨水,便泥水同下,汇入河中。所以,大家若是细心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凡是山上有草木覆盖,山间流水便会清澈许多。反之则相反。”
第76章 水库之法
包括赵匡胤在内,众人听着已经入神,他们从未听过有人能把黄河水患从根源处如叶尘一般说得如此明白。
水土流失的道理,在这个时代可是从未有人提出过,叶尘一说,众人再度陷入沉思。不过在场众人都心智不凡,虽然首次听说这个道理,但略一思索便大感有理,都不禁先后点起头来。
“臣一个多月前入城时,便听说过开封汴河因黄河水而泥沙淤积,必须年年清理河道,可即便如此,还是赶不上河床抬高的速度。”叶尘又说道。
众人闻言点头称是,他们也知道在汴河连接黄河的河口附近,堤内的纲船甚至比堤外房顶还高,都是因为黄河泥沙倒灌的缘故,为了疏浚汴河河道,每到冬天就要驱动大批劳役和厢军。汴河两岸的百姓,为此苦不堪言。而这还是汴河远比黄河窄的缘故,否则若是换做黄河,引起民变都有可能。
叶尘趁机又说道:“所以,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本之法,乃是在黄河上游关中、关西、河西一带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和不毛土山上栽树、种下植被。”
这一下,众人眉头皱了起来,叶尘不等众人发难,便主动说道:“想必陛下和诸位大人已经想到,此法固然是治本之法,但关西、关中、河西三地皆是黄土堆积成山,欲使山上有草木覆盖,恐怕非积百年之功不可为。所以,此法是长治之功,非当务之法。”
赵匡胤眸中有让人心折的莫名光芒闪动,说道:“就算非百年之功不可为,此治本之法也要施行下去,且长时间坚持下去,我赵家皇帝一代不行,那便两代,甚至三代,朕不信百年之后,做不到此事。”
叶尘闻言,不由心中感慨不已,对赵匡胤雄才伟略和长远目光由衷感到敬佩。但他还真不看好赵匡胤的想法目标。以后世人力、机器之力、育苗之力,多少年过去,那关西、关中、河西之地的不毛之山,黄土高原上依然大部分光秃秃的。不是政府不够重视,实是其中牵扯到的不稳定因素太多。有人本身的因素,也因西北干燥、少雨的根本缺陷。
总之,叶尘还真不认为这事是封建社会王朝所能够做到的。但这些话他绝对不会说出来给赵匡胤听的。没看就这一会,几位重臣先后都说了“陛下圣明”“官家高瞻远瞩”“圣上所行功在千秋”之类的话。这个时候说出来,摆明是给自己和大家找不开心嘛!
叶尘犹豫了一下,避过栽树、种下植被之事不说,又道:“臣提议,关西、关中开始至熙河路,黄河两边当禁以伐木,否则若是山中树木采伐一空,不毛之山越来越多,河中泥沙便会不断加倍增多,届时黄河必然更加难治。”
众人深以为是,赵匡胤更是直接对左右负责传旨的太监说道:“王继恩!将此事记下,回头将其中原因附注说明,再定下相应律法,然后即刻下旨给黄河流域所过之路、州、县。”
说完之后,赵匡胤想了一下,又对叶尘说道:“叶卿!这治本之法已经说过了,可有其它短时间内奏效之法。”
叶尘早有准备,当即说道:“官家,诸位大人,黄河中的泥沙皆是从关中、河西而来。若是在潼关之前,黄河水流湍急,泥沙随水而流,但出了潼关之后,河水顿缓,特别是流到中原水流便轻缓起来,水中的沙土自然便沉淀下去了。所以,欲治黄河水,先治黄河沙。否则任凭堆高河堤,掘深河床,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手段,黄河经常决堤也是必然之事。”
“当然,刚说了治本之法需要百年之功,我们在治本之法未完成之前,没有办法阻止这些泥沙在中下游沉积下来。所以便要想办法使得这些泥沙不要在中下游沉积下来,而是被黄河之水冲进大海之中。”
“治黄河当以顺势而为之。既然黄河之水能将泥沙带来,也能将泥沙带走。”
“那如何将泥沙带走啊?”于越泽是一个讲理的人,刚才听了叶尘分析黄河水患之后,对叶尘感观大变,这会半请教,半感慨的问道。
叶尘冲于越泽微微一笑,对赵匡胤说道:“自然是想办法增加黄河水的流动速度和冲力。简单的说就是让黄河如在潼关之前那样,使得黄河水流湍急。”
“当然,想要彻底改变黄河地势那不是凡人所能够做到的。但我们可以短时间内,或者时不时的让黄河水流变得湍急,从而将泥沙冲走。等这些泥沙再沉淀得要快酿成黄河水患时,再将黄河水流变得湍急,冲走泥沙。”
“祥符伯!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问题是如何做到如你所说,时不时的或者短时间内让黄河水流变得湍急?”
叶尘微微一笑,将最终的方法说了出来:“修建水库。”
“修建水库?”众人不明其理,脸上满是疑问。反倒是于越泽身体一震之后,若有所思。
“所谓水库,顾名思义,自然便是将水储存起来,说白了就是人造的湖波。”
“我所说的方法就是,将一部分黄河水拦存下来,然后突然将这些水放入黄河之中,必然会使得黄河水流变得湍急,从而将黄河中下游的一部分泥沙冲入到大海之中,从而使得河槽变深,中下游泥沙淤积状况改善,河道过流能力得到提升,自然就减少了黄河水患问题。”
叶尘将后世用来治理黄河水患,清理黄河淤泥的常用方法说了出来。至于此法效果问题,早已经过后世反复验证和实事证明,他却是丝毫不用担心。他担心的是水库的修建,以这个时代人力绝非数月之功,而是数年之功。当然比起在黄土高原和关中、关西、河西的不毛之山上栽树、种草那要容易的多得去了。
叶尘所说水库之法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说穿了比之前解释水土流失,栽树、种草的治本之法还要容易让人理解。甚至于越泽、楚昭辅两人小时候都玩过将小溪中的水堵起来,然后突然放开,看着水流湍急而过的游戏。
至于赵匡胤,一个多月前,北伐之战时,不也拦了水坝,利用洪水的强大冲力,一度冲垮了晋阳不少城墙。后期与契丹人打仗时,潘美、郭进二人还在通天河上游拦了水坝,在契丹先锋过河时,突然打开水坝,河水奔腾而下,将契丹人马冲了个稀巴烂,从而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
这些道理其实和叶尘说所道理一样。这打仗时冲的是城墙和兵马。叶尘的方法冲得是河中本来从上游流下来的泥沙。
众人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无不神色大振,于越泽更是哎呀一声,说道:“我真是老糊涂了,这么多年研究治理黄河水患的办法,只想到让人挖沙的愚蠢办法。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呢?我真是太愚蠢了。”
赵普则想到的更多,脑海中盘算了一下,对赵匡胤说道:“祥符伯所说水库之法道理简单,应该可行。且臣刚才简单计算了一下,叶尘所说方法所用劳役不会太多,我大宋还能承受,不会影响到百姓正常生活。只是此法所耗时间也非一年之功,恐怕也需要三五年吧!”
赵匡胤眉头微微一皱,但紧接着洒然失笑,自己太贪心了,三五年时间能够解决这数千年以来解决不了黄河水患,已经得天之幸,若是没有叶尘这个意外出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才会想到这个办法。唉!说起来也奇怪,世间之事一些方法,想到了,提出来之后,感觉其中道理的确很简单,但就是多少年下来,无人能够想得起来。
叶尘此时有着和赵匡胤同样的感慨,想了一下接着说道:“其实修建水库除了可调整流水速度和冲力,从而冲走淤沙之外,至少还有三个好处。”
不等众人发问,叶尘紧接着又说道:“黄河流域雨水时多时少,有洪水泛滥之时,水淹村镇、良田的时候。也有干旱少雨,让农民田地颗粒无收的时候。而水库修建之后,当雨季雨水过多,黄河洪水泛滥之时,可将洪水一定程度上泄洪于水库之中,自当能够降低黄河水面,减弱黄河汛情。而当干旱少雨、缺水的时候,又可将水库中的水拿来饮用,浇灌田地。”
“哼!一群见不得光的蠢货,等我得了这天下,一定要将你们一网打尽。大哥这十几年一直想将你们剿灭,可是始终没有做到,这件事就留给我做吧!”赵光义眸中杀机一闪而逝。抬头看了一眼低眉垂眼的任志亮,不容置疑地说道:“你现在就去教坊司,安排那喻清妍接客,逼着她去自杀。”
“来人,去叫王悦风过来。”赵光义紧接着又对左右说道。
任志亮不知道赵光义刚才看的那份密函中写着什么,又出自谁的手,竟然让赵光义突然改变了想法。心中虽然不愿意服从赵光义的命令,但却不敢不服从。
因为他知道,他只要表现出不满,便很有可能从开封推官之首位置上被踢出去。
不同于大宋后面的开封府尹,赵光义在开封府衙门中拥有着绝对的权力,其中就包括麾下所有官员的任免权,这是赵匡胤给自家弟弟的特权。也正因此,赵光义早已将开封府麾下十七个县大大小小衙门打造成一片铁桶,主要位置已全是他的心腹。小到寻常小吏,大到所有官员,心中也早已树起赵光义说一不二的权威。
任志亮离开之后,王悦风便走了进来。
“给王大人看座,上好茶。”赵光义表现的极为客气,就这一点比赵普做得要好。
“王大人,你所说赵普的秘密到底对本府有没有用,我很怀疑,所以需要验证一下。”赵光义说道。
王悦风说道:“不知府尹大人如何验证?”
赵光义说道:“刚好有一个机会,那叶尘想要让喻清妍脱离奴籍,此时已经进宫去找官家求赦令。但本府可以在这之前,让那教坊司逼着喻清妍接客,逼着让其自杀。这样也算是与叶尘彻底翻脸,也是本府对与王大人合作的一点城意。但本府给了城意,王大人总也要给出城意。”
王悦风犹豫了一下,说道:“好!下官便先透露一些赵普的秘密给府尹大人,以示下官诚意。”
……
……
崇政殿门口偏厅中,叶尘坐着等候,有内侍进殿禀报。
此时,崇政殿内,赵匡胤高坐御座之上,皱眉听着下面几位重臣争执。
此时不是朝会之时,只是寻常议事,所议的内容是每年秋汛之前的例行治理黄河之事。
自古以来,黄河多灾,几乎每过一两年,都会发洪水。而洛阳、开封、郑州等地,正是重灾区。大宋建国十数年来,淹死人数上万,淹毁的房屋更是不计其数。除了洛阳、开封这样的大城因为有高大坚固城墙护着,周边不少村镇都有过被水淹的历史。
参与议事的有四人,分别是首辅宰相赵普,三司正副使楚昭辅和罗公明,以及治河提举于越泽。
于越泽此人是大宋朝堂上有名的能官,治事之才已经受到包括天子在内朝廷上下的认可。
黄河之重,有如泰山,黄河水患,自古以来便是中原一带的恶梦。要坐上治理黄河的提举,不论地位、资历都极高。要知道协调沿途州县,从诸路调集物资、劳役,都必须有着能与一路监司主官分庭抗礼的资格,甚至要更高一级,这样才能保证治理黄河过程中,征召劳役、物资时顺利而无所阻碍。所以,于越泽官位已高居从二品,实乃朝廷重臣,与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相比,都差不了多少。
“陛下!黄河水患主要是因为黄河淤积泥沙之故,趁着干旱水少时节,水面宽度大幅缩小,征调大量劳役,下到干河之中挖走泥沙,并将这些泥沙堆积在河堤之上,此乃治理黄河水患最好的办法。这样河床就不会一年年的抬高。”于越泽说道。
“陛下!臣以为以此法不堪用?以黄河宽阔、长度,此举要想有效,恐怕要征调数百万劳役,耗费千万贯财力才能见效,而若是劳役人数过少,无疑杯水抽薪,就算有功效,恐怕也收效甚微。所以,臣建议将黄河下游,分成两条,以分河法治理黄河水患。”赵普说着。
“陛下!臣已经……”于越泽和赵普已经争论好一会,这个时候已经面红耳赤,一点都不给首辅宰相的面子,张口便要反驳。
第75章 黄河水患
可是不等于越泽将话说完,赵匡胤终于感觉不耐烦,直接将其打断,对犹如雕塑一般,一直站着始终没有发言的三司正副使楚昭辅和罗公明说道:“楚卿和罗卿有何看法。”
楚昭辅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臣以为于大人挖沙之法前人从未用过,当进行验证之后再说。”
赵匡胤点了点头,冷哼一声,心想这怎么验证,难道弄上百万劳役去挖沙,百姓的庄家不管了,然后将国库掏空。赵普和于越泽在心中也对楚昭辅一阵鄙视。
三司正使楚昭辅当年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开国之臣,在赵匡胤黄袍加身时立了大功,且对赵匡胤忠心耿耿,所以执掌三司,但此人乃一介武夫,根本不懂经世济民之道,而三司副使罗公明却深谙济民理财之术,真正将粮米税赋等三司繁杂的公务打理井井有条的正是他。此事在朝堂之上人人皆之。
赵匡胤对楚昭辅所说显然不满,但也早有预料,没有说什么,而是看向罗公明。
罗公明向赵匡胤行过礼,说道:“回禀陛下!虽然增高河堤又要耗费大量财力,还要征调大量劳役,但相比挖沙之法所需就少得多了。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臣以为今年依然还是要加高河堤。而挖沙之法,臣以为可等过几年,我大宋国力日渐昌盛,国库日益充裕时,再考虑行此方法,看看效果如何。”
赵匡胤点了点头,罗公明虽然也没说出什么更有用的法子,但所说不失稳妥。可是这依然没有达到他想节省大量财力,又想尽可能的少征调劳役的目的。
便在这时,有小黄门上前,在旁边说道:“祥符县伯叶尘求见。”
赵匡胤想起早上百德司报告给他昨晚上在教坊司所发生的事情,便是微微一笑,心想这小子越来越像是正常的年轻人了,这让他感到莫名的轻松。至于御史王悦风的儿子受到侮辱,回家上吊自杀的事情,他除了稍微感慨了一下文人士子有时候的迂腐之外,便将此事忘到了一边。以王悦风的身份地位,儿子死了还入不了天子的心。
紧接着赵匡胤想起叶尘以往种种神奇事迹,特别是当日看破晋阳城下抽水之后城墙倒塌一事,不由心中一动,说道:“宣叶尘觐见。”
叶尘进入崇政殿,一见这么多人,不由一怔,心想这么多人可不适何提喻清妍的事情。一边想着待会天子要是问何事时该怎么说,一边向赵匡胤叩拜。
让叶尘松了口气的是,不等他说什么,赵匡胤便率先开口,将治理黄河用挖沙之法和分流之法说了出来,且问他的意见。
叶尘略一思索,便摇着头说道:“挖沙之法断不可为!”
“为何?”不等赵匡胤说话,于越泽瞪了一眼叶尘,不满的问道。
挖沙之法……以后世那般庞大的机械力量手段,叶尘都没有听说过政府以此法治理黄河水患,可见此法绝对不行。
罗公明知道叶尘多半是不认识于越泽,便说道:“这位是治河提举金堤于大人。”
叶尘组织了一下言辞,反问于越泽:“敢问于大人,西北的兰州、党项诸部所在银夏地区亦有黄河,为何不见这些地方要年年增高堤坝?”
“当然是水势缓急不同,泥沙不沉之故。”于越泽治河多年,虽然收效甚微,主要还是不断加堤。但对于其中具体原因还是认真研究过的。可惜他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将这其中的道理并未彻底认清。
“而挖沙之法正是治本之法,怎能不行。”于越泽看着叶尘,紧接着又说道。心想你一个嘴上不长毛的弱冠小儿知道什么。昨晚上教坊司的事情他今天也听说了,在他看来,叶尘就是一个从世外高人那里学了点本事,但做事浮夸,性格不稳重,沉溺于酒色,且还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众所周知,黄河之水,一碗水半碗泥,到了秋时,更是七分沙三分水。先不说挖沙需要多少劳役,朝廷要耗费多少财力,百姓能不能受得了,财政能不能支撑。就算趁着干旱时节将泥沙挖走,但等雨季时,黄河水域加宽,短短十数天便可将挖走的沙再淤积上。于大人苦是不信,可以挖一小渠,引入黄河之水,进行试验。”叶尘看出这位于大人对自己不满,心想这挖沙之法应该就是此人所提议。
于越泽神色一滞,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想着回去了一定按照叶尘所说的方法,挖一小渠试验一下。另外,挖沙之法需要耗费海量的劳役和财力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这些年来,他研究治理黄河水患,除了加高加固河堤之外,貌似也只有挖沙这个方法了。至于赵普所说分流法,在他看来纯属扯蛋。
因为昨晚教坊司之事,使得自己一方失去王悦风这一助力,赵普便对叶尘有些恼火,特别是听说今早上王悦风去见赵光义之后,赵普一边后悔自己此次心软,昨晚没派出杀手索性将王悦风给灭口,一边又越加牵怒于叶尘。
不过他面上绝对不会露出丝毫,因为他看得很清楚,王悦风投向赵光义已成定局,而赵光义要想让王悦风将一些秘密说出来,必然要给王悦风报仇,对叶尘不利。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当赵光义和叶尘彻底翻脸时,叶尘不管愿不愿意,都只能成为自己的盟友。为什么说是盟友或者联手,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叶尘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彻底投向自己的。
此时,叶尘彻底否决了于越泽的提议,看着于越泽无话可说的样子,让跟于越泽争了半天,渐渐有些火气的赵普感觉很是痛快。但紧接着赵匡胤一句话,又让他心中出现了不好的预感。
“叶尘!赵卿提议通过将黄河水分流成两河入海,从而使黄河降低水面,使得黄河从此不至于破堤。此法又如何?”赵匡胤又问道。
叶尘想了一下,说道:“此法恐怕也不行,试想黄河分流之后,水面虽然会短时间有降低,但水势也肯定随之变缓。而水势一变缓,泥沙则必定会比以前沉积更多。泥沙沉积越多,那河槽必然增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复累积,到最后恐怕要变成屋上行舟。所以,分流之法,或许可解当年水患,但长远来看,此法弊远大于所带来的利。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破堤比分流之前,还要越来越频繁。”
赵普一听自己所说之法,比于越泽的挖沙法还要不堪,以他的身份何曾这样被人否定过。不由脸色有些发烧,特别是见于越泽脸上似笑非笑表情,更是不爽,忍不住瞪了一眼叶尘。
叶尘装作没有看见,心里面则还在盘算着喻清妍的事情,想着待会如何向赵匡胤开口,才不会被后者猜忌,且还不会拒绝。
“那叶尘你有何良策?”赵匡胤不想再听臣子的争执,且他感觉叶尘刚才说的有理。所以直接询问。
有关治理黄河水患的事情,叶尘在后世也听过不少。后世行之有效的方案只要上过初中、高中,学过地理的,都是知道一些的,主要就是两点,一是在黄河沿岸,特别是关中、关西、河东一带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增加植被,让水土不要再流失进黄河之中。第二便是修建大量的水库。
叶尘略一沉思之后,整理了一下思路,想了一下如何将“水土流失”、“过流能力”和“人造洪峰”这些词用当世的话,给大家说清楚。
在众人注视之下,没过多久,叶尘说道:“首先我给大家分析一下,造成黄河水患的根本原因,然后再给大家说如何治理黄河水患。”
不等众人多想,叶尘紧接着又说道:“黄河之水,一碗水,至少半碗沙,大家可知这沙土是从何而来?”
众人沉思,于越泽一声冷哼,说道:“自然是黄河上游黄河的支流,将所流经的山川之上的沙土冲刷带进黄河主河之中,然后顺流而下堆积到黄河中下游。”
叶尘点头道:“于大人所说是对的,但于大人可知南方雨水十倍于北方,而长江水势更是远超过黄河,为何长江中没有泥沙,更少有决堤?”
众人目光闪动,若有所思,于越泽一时想不通原因,倒也干脆,只接说道:“此事老夫不知。”
叶尘眼看众人思维已经完全被他牵引调动,便说道:“这其中原因,却是南方树多、植被茂密,漫山遍野凡是有土壤的地方,必有大量植被。长江流域所过之处,山川之上更是如此,树木植物的根系牢牢将泥土吸附固定,让雨水难以冲刷而走,自然便不会汇集到长江之中。而黄河上游关中、关西、河西的不毛土山太多,一有雨水,便泥水同下,汇入河中。所以,大家若是细心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凡是山上有草木覆盖,山间流水便会清澈许多。反之则相反。”
第76章 水库之法
包括赵匡胤在内,众人听着已经入神,他们从未听过有人能把黄河水患从根源处如叶尘一般说得如此明白。
水土流失的道理,在这个时代可是从未有人提出过,叶尘一说,众人再度陷入沉思。不过在场众人都心智不凡,虽然首次听说这个道理,但略一思索便大感有理,都不禁先后点起头来。
“臣一个多月前入城时,便听说过开封汴河因黄河水而泥沙淤积,必须年年清理河道,可即便如此,还是赶不上河床抬高的速度。”叶尘又说道。
众人闻言点头称是,他们也知道在汴河连接黄河的河口附近,堤内的纲船甚至比堤外房顶还高,都是因为黄河泥沙倒灌的缘故,为了疏浚汴河河道,每到冬天就要驱动大批劳役和厢军。汴河两岸的百姓,为此苦不堪言。而这还是汴河远比黄河窄的缘故,否则若是换做黄河,引起民变都有可能。
叶尘趁机又说道:“所以,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本之法,乃是在黄河上游关中、关西、河西一带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和不毛土山上栽树、种下植被。”
这一下,众人眉头皱了起来,叶尘不等众人发难,便主动说道:“想必陛下和诸位大人已经想到,此法固然是治本之法,但关西、关中、河西三地皆是黄土堆积成山,欲使山上有草木覆盖,恐怕非积百年之功不可为。所以,此法是长治之功,非当务之法。”
赵匡胤眸中有让人心折的莫名光芒闪动,说道:“就算非百年之功不可为,此治本之法也要施行下去,且长时间坚持下去,我赵家皇帝一代不行,那便两代,甚至三代,朕不信百年之后,做不到此事。”
叶尘闻言,不由心中感慨不已,对赵匡胤雄才伟略和长远目光由衷感到敬佩。但他还真不看好赵匡胤的想法目标。以后世人力、机器之力、育苗之力,多少年过去,那关西、关中、河西之地的不毛之山,黄土高原上依然大部分光秃秃的。不是政府不够重视,实是其中牵扯到的不稳定因素太多。有人本身的因素,也因西北干燥、少雨的根本缺陷。
总之,叶尘还真不认为这事是封建社会王朝所能够做到的。但这些话他绝对不会说出来给赵匡胤听的。没看就这一会,几位重臣先后都说了“陛下圣明”“官家高瞻远瞩”“圣上所行功在千秋”之类的话。这个时候说出来,摆明是给自己和大家找不开心嘛!
叶尘犹豫了一下,避过栽树、种下植被之事不说,又道:“臣提议,关西、关中开始至熙河路,黄河两边当禁以伐木,否则若是山中树木采伐一空,不毛之山越来越多,河中泥沙便会不断加倍增多,届时黄河必然更加难治。”
众人深以为是,赵匡胤更是直接对左右负责传旨的太监说道:“王继恩!将此事记下,回头将其中原因附注说明,再定下相应律法,然后即刻下旨给黄河流域所过之路、州、县。”
说完之后,赵匡胤想了一下,又对叶尘说道:“叶卿!这治本之法已经说过了,可有其它短时间内奏效之法。”
叶尘早有准备,当即说道:“官家,诸位大人,黄河中的泥沙皆是从关中、河西而来。若是在潼关之前,黄河水流湍急,泥沙随水而流,但出了潼关之后,河水顿缓,特别是流到中原水流便轻缓起来,水中的沙土自然便沉淀下去了。所以,欲治黄河水,先治黄河沙。否则任凭堆高河堤,掘深河床,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手段,黄河经常决堤也是必然之事。”
“当然,刚说了治本之法需要百年之功,我们在治本之法未完成之前,没有办法阻止这些泥沙在中下游沉积下来。所以便要想办法使得这些泥沙不要在中下游沉积下来,而是被黄河之水冲进大海之中。”
“治黄河当以顺势而为之。既然黄河之水能将泥沙带来,也能将泥沙带走。”
“那如何将泥沙带走啊?”于越泽是一个讲理的人,刚才听了叶尘分析黄河水患之后,对叶尘感观大变,这会半请教,半感慨的问道。
叶尘冲于越泽微微一笑,对赵匡胤说道:“自然是想办法增加黄河水的流动速度和冲力。简单的说就是让黄河如在潼关之前那样,使得黄河水流湍急。”
“当然,想要彻底改变黄河地势那不是凡人所能够做到的。但我们可以短时间内,或者时不时的让黄河水流变得湍急,从而将泥沙冲走。等这些泥沙再沉淀得要快酿成黄河水患时,再将黄河水流变得湍急,冲走泥沙。”
“祥符伯!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问题是如何做到如你所说,时不时的或者短时间内让黄河水流变得湍急?”
叶尘微微一笑,将最终的方法说了出来:“修建水库。”
“修建水库?”众人不明其理,脸上满是疑问。反倒是于越泽身体一震之后,若有所思。
“所谓水库,顾名思义,自然便是将水储存起来,说白了就是人造的湖波。”
“我所说的方法就是,将一部分黄河水拦存下来,然后突然将这些水放入黄河之中,必然会使得黄河水流变得湍急,从而将黄河中下游的一部分泥沙冲入到大海之中,从而使得河槽变深,中下游泥沙淤积状况改善,河道过流能力得到提升,自然就减少了黄河水患问题。”
叶尘将后世用来治理黄河水患,清理黄河淤泥的常用方法说了出来。至于此法效果问题,早已经过后世反复验证和实事证明,他却是丝毫不用担心。他担心的是水库的修建,以这个时代人力绝非数月之功,而是数年之功。当然比起在黄土高原和关中、关西、河西的不毛之山上栽树、种草那要容易的多得去了。
叶尘所说水库之法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说穿了比之前解释水土流失,栽树、种草的治本之法还要容易让人理解。甚至于越泽、楚昭辅两人小时候都玩过将小溪中的水堵起来,然后突然放开,看着水流湍急而过的游戏。
至于赵匡胤,一个多月前,北伐之战时,不也拦了水坝,利用洪水的强大冲力,一度冲垮了晋阳不少城墙。后期与契丹人打仗时,潘美、郭进二人还在通天河上游拦了水坝,在契丹先锋过河时,突然打开水坝,河水奔腾而下,将契丹人马冲了个稀巴烂,从而取得了那场战争的胜利。
这些道理其实和叶尘说所道理一样。这打仗时冲的是城墙和兵马。叶尘的方法冲得是河中本来从上游流下来的泥沙。
众人想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无不神色大振,于越泽更是哎呀一声,说道:“我真是老糊涂了,这么多年研究治理黄河水患的办法,只想到让人挖沙的愚蠢办法。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呢?我真是太愚蠢了。”
赵普则想到的更多,脑海中盘算了一下,对赵匡胤说道:“祥符伯所说水库之法道理简单,应该可行。且臣刚才简单计算了一下,叶尘所说方法所用劳役不会太多,我大宋还能承受,不会影响到百姓正常生活。只是此法所耗时间也非一年之功,恐怕也需要三五年吧!”
赵匡胤眉头微微一皱,但紧接着洒然失笑,自己太贪心了,三五年时间能够解决这数千年以来解决不了黄河水患,已经得天之幸,若是没有叶尘这个意外出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才会想到这个办法。唉!说起来也奇怪,世间之事一些方法,想到了,提出来之后,感觉其中道理的确很简单,但就是多少年下来,无人能够想得起来。
叶尘此时有着和赵匡胤同样的感慨,想了一下接着说道:“其实修建水库除了可调整流水速度和冲力,从而冲走淤沙之外,至少还有三个好处。”
不等众人发问,叶尘紧接着又说道:“黄河流域雨水时多时少,有洪水泛滥之时,水淹村镇、良田的时候。也有干旱少雨,让农民田地颗粒无收的时候。而水库修建之后,当雨季雨水过多,黄河洪水泛滥之时,可将洪水一定程度上泄洪于水库之中,自当能够降低黄河水面,减弱黄河汛情。而当干旱少雨、缺水的时候,又可将水库中的水拿来饮用,浇灌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