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漕事_分卷阅读_4
待史侍郎走后,张氏问霍青棠:“大姑娘,史大人去苏州府有何要事,怎的走的这样匆忙?”霍青棠摇头,道:“我也不知道,外祖父没同我说,只说蝶起这个年纪该好生开蒙了。”
霍青棠将话头引到自家小弟身上,省的张氏来回揣摩外祖父的来意。
户部尚书闵肇闵大人今夏就该致仕了,如今已经四月,按道理,接任闵尚书的人选应该早已定下了。可户部侍郎史纪冬的接任文书还没下来,也没听说吏部奉上新的人选去竞逐户部尚书的职位。在这个当口,史侍郎竟带着贴身管事无声无息地去了苏州,此事任谁都要在心里悄悄肖想一番。
提起霍蝶起,张氏又开始难受,怎的自家儿子学不成丈夫也半分不操心呢?张氏叹了一口气,道:“黄莺被柳丝丝下了毒,你父亲亲自去鸣柳阁问案拿人去了。”
霍青棠轻哼:“柳丝丝给她下了什么毒,谋害她什么了?”
张氏带了笑意,道:“哑药,柳丝丝给她下了哑药,说是想毒哑她。哈!想不到娇滴滴声脆脆的黄莺姑娘也有这么一天,看她被毒哑了还拿什么去勾人?”
张氏有些幸灾乐祸,霍青棠却觉得有些不对劲,柳丝丝又不是傻了,两个人正闹着,就是真要毒害对方也不会挑在这么一个当口。她追问道:“那黄莺哑了没有?”
张氏一愣,答道:“听说那茶黄莺只沾了一点就吐了,那茶带着苦味,黄莺便指使身边一个丫头替她尝尝,那丫头倒是真坏了嗓子。”
霍青棠眼眸垂下,黄莺好手段,用一杯茶将柳丝丝打落谷底,顺带还解决了某些个嘴碎的丫头,一箭双雕呐。
“柳丝丝不能出事,夫人不如请张家出面将柳丝丝给赎出来。”
霍青棠建议先把柳丝丝弄出来,看来黄莺还是舍不得鸣柳阁那个富贵窝,如果她真的一心一意要跟着霍水仙,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金盆洗手从良嫁人。
如今看来,黄莺既想要打压柳丝丝,自己又不肯受这份罪,还是当初那种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作风。她事事都想如自己的意,又不肯多做牺牲,也不怕这样大的胃口撑坏了她的脾胃!
霍青棠道:“夫人想想,留着柳丝丝给黄莺添堵也是好的,而且下毒谋害什么的都是黄莺的一面之词。谁亲眼看见柳丝丝去药铺买哑药了,谁亲眼看见柳丝丝在茶水里下毒了?柳丝丝又不是神仙,难不成她能掐会算,算准了黄莺一定要喝那杯茶?这事儿,到最后柳丝丝还是能脱罪的,夫人不如赶紧送个人情过去,两厢都受益。”
张氏恍然,又带些疑惑问道:“这么说来,那哑药是黄莺自己下的?”
霍青棠微笑,道:“她不是没哑么?她要是真狠心把自己弄成哑巴了,我还当真敬她是条汉子。”
张氏赞同无比,连声道:“蝶起明日还要去夫子那处上课,我先领蝶起回去了。”张氏身边的月满扶着张氏领蝶起回张家去了,霍青棠在庭院里也准备转身回房,璎珞就站在廊檐下怔怔地看着她。
璎珞一直认为大姑娘虽然莽撞,却是个正直厚道的姑娘。她将才在回廊下听了张氏和大姑娘说话,她都快吓傻了,这还是那个横冲直撞无头无脑的大姑娘吗?
“走吧。”霍青棠唤璎珞,璎珞不动。
霍青棠耐着性子又唤她:“夜了,我们回去吧。”
璎珞还是没有动,霍青棠也不催她,就在她身边静悄悄地等着她。璎珞漂亮的脸上有了泪意,她嗫嚅道:“大姑娘怎么能这么对老爷,还...,还有夫人,你们...?”
终于还是说出来了!璎珞关心霍水仙,张氏与霍青棠联合起来挟制他,璎珞为霍水仙说话了。霍青棠想点醒这个丫头,霍水仙的身边有张氏和黄莺,张氏是他霍水仙明媒正娶的妻子,黄莺是他霍水仙想敬献给上峰的法宝,你璎珞一个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半大丫头,能缠得过谁?
此事却不能戳破,即使是璎珞想说破,霍青棠也都只能故作不懂。
璎珞犹想替自家老爷分辩几句,霍青棠冷冰冰一棒子敲过去:“夫人做什么与你何干,你为何要在檐下听这么久?这些又不是你的分内事,你这操的是哪门子闲心?”
璎珞憋红了脸,‘我,我......’,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霍青棠呵斥她:“你什么你?我那套鞋袜都做好了吗?成日里偷懒,快到夏天了,春衫都没缝出来,以后你就坐在屋里裁衣裳,不许乱跑!”璎珞一时羞红了脸手足无措,霍青棠也不理会她,自顾自走了。
柳丝丝与黄莺一案落下帷幕,最后查出来作案的人是黄莺身边的丫头,那丫头恨黄莺对她动辄打骂,气不过便想毒哑黄莺,谁知竟害了自己,也算是自尝了恶果罢。
张氏与霍青棠笑嘻嘻地坐在小厅里聊天,张氏道:“柳丝丝杀回了鸣柳阁,黄莺还要给柳丝丝斟茶赔罪,柳丝丝连泼了黄莺三盏热茶才松口,说都是好姐妹,误会一场。”
“听说那茶杯里都是烧得滚烫的水,柳丝丝下手一点也不含糊,一杯泼到了黄莺的肩上,一杯从嘴里喷出来喷到了黄莺的脸上,最后一杯柳丝丝也没接,黄莺就那么举着杯子,举到最后黄莺自己手酸把茶水给洒了。”
“然后柳丝丝就不乐意了,她说:‘敢情三杯茶,我一杯也没喝上。’闹了半晌,鸣柳阁的老鸨子亲自端了一杯茶出来,黄莺捧着,柳丝丝倒是沾了一口,然后就逼着黄莺把整杯子滚烫的茶水全喝了,说是什么‘好姐妹,有福共享,一滴都不许剩,否则就是心不诚...’”
张氏用帕子掩嘴笑道:“柳丝丝着实好样的,黄莺喝了那杯茶硬是三天都没开口说话,看她还怎么念什么诗啊,唱什么曲?”
张氏语意泛酸,想来那竹枝词就如同芒刺一般扎在了她的心坎里。
霍青棠状若未闻,张氏又道:“老爷问起史大人的事来,我只推说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想来老爷还是要细细问大姑娘的。”
霍青棠不语,勾着头喝莲子茶,她长长的脖颈上一件饰物也未佩戴,一段雪白肌肤露在阳光里漾出赛雪欺霜的光彩来。霍青棠抬头,张氏收回目光,心中揣度,这丫头生的这样漂亮,兼之又靠着史侍郎,将来且不知会嫁到何等人家去。
大半个月过去,霍水仙日日不着家,霍青棠也没等来史侍郎的消息,她直觉出事了。史侍郎不在顺天府等待接任闵尚书的位置,却毫无预兆地去了苏州府,苏州府又恰巧换了知府,如今快要进入五月,正值初夏,初夏的苏州府,发生了什么事呢。
朝廷下了邸报,原南京兵部尚书兼巡抚应天等府的邱荆邱大人卸任了,邱大人自请告老还乡,帝允。
原苏州、淮安知府卷入漕粮贪墨案,二人卸职入京,待审都察院。
霍青棠盯着张氏从霍水仙处拿来的邸报反复琢磨,邱荆与陈七外祖父齐淮是同科,自洪武年间就任职兵部,三朝元老。
永乐十九年朝廷迁都北京的时候,邱大人留任南京兵部,应天巡抚则由南京吏部指派,邱荆当仁不让地兼任了应天巡抚一职。
苏州、淮安知府贪墨,邱荆卸任,皆与南京吏部脱不了干系,永乐帝自来对北方宽泛,经此一役,南边官僚的日子就愈发难过了。
璎珞拿一封信进来了,霍青棠瞧了璎珞一眼,霍水仙这些日子忙的脚不沾地,璎珞这丫头最近也连带着瘦了不少,她原本有些圆润的脸颊如今竟只剩巴掌儿大了。
霍青棠接过她手上的信,给了她一个笑脸,“今日月满她们要去逛集市,你也跟着去吧,自己去我匣子里取二两银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
璎珞睁大眼看着自家姑娘,她已经很久没给过自己笑脸了,璎珞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霍青棠不欲多说,她挥挥手道:“快去吧,早些回来用饭。”
霍青棠这一挥手,璎珞原本要问自家老爷会不会回来用饭的话也吞了进去。霍青棠扫了一眼璎珞的背影,心中焦急,史侍郎迟迟没有派人来接她,她可以等,璎珞却等不得了。一个丫头对自家老爷的行踪这么关心,看在张氏眼里,她会怎么想。
霍青棠眯了眯眼,拆开了信。信是苏州府寄来的,范明瑰在信里仔细写了原苏州知府贪墨一案,顺便说了范大人上任后的种种不适,还有对霍青棠的想念,和邀请她去苏州府做客。
霍青棠坐直了身子,这次贪墨案主要是关于朝廷夏季征收的土地税,朝廷以粮食征税,夏季税有五分之一是小麦和大麦,谁知漕船经过淮安府的时候翻了十船粮食,淮安府为了填补这十船粮食,便私自对过往船只征收货物通行税。
货物通行税本由地方政府代中央政府征收,朝廷有工部分司郎中收集资金,淮安一地由清江浦工部分司郎中进行征收,再将收入交给淮安府通判保存。
这一过程本与淮安知府没有丝毫干系,谁知淮安知府私自对过往船只征货物税,税款没入工部口袋,淮安知府直接被淮安府通判给检举了。工部将这些货物税收了库,土地税依旧空缺待填,淮安知府首当其冲负了全责。
原苏州知府的事情更简单,他只是私自提高了税率,今年苏州府夏季税竟比往年提高了一倍有多,有人告到了应天巡抚那里,这么一来,应天巡抚与苏州知府双双都落下了马。
霍青棠折起信纸,圣上似乎对留都那些高级官吏已经不想忍了,非得一个一个的换了他们,否则凭借这些功将老臣坐拥江南,任谁都于心难安。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采用两都制,南京为留都,北京为首都,南京北京各有一套一模一样的官僚制度。
随着明帝国步入中后期,南京官僚权力逐渐流失。
作者发现了时间漏洞,略微改动,不影响阅读,多谢各位体谅!
☆、应天巡抚
邱荆致仕,应天巡抚空缺,南京吏部连上了三道折子请圣上定夺新任应天巡抚人选,折子却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南京吏部回过味儿来,第四次,南京吏部与北京吏部联合上书,永乐帝大笔从名单中勾出三个字来,史纪冬。
张氏笑盈盈走进来,连声道:“恭喜大姑娘,史侍郎新封了应天巡抚,隔几日就要上任了。”霍青棠请张氏入座,张氏眼睛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我就说那日史侍郎怎么着急赶着要去苏州,原来是早有预兆要接任应天巡抚了,看我这脑瓜子,想来大姑娘早就想到了罢?”
张氏给霍青棠脸上抹粉,霍青棠摇头道:“夫人哪里话,这等事情,谁都是不能未卜先知的。什么预兆,皇上不发话,谁说了都不算,对么?”
霍青棠目光灼灼看向张氏,张氏直觉自己失言,连忙捂嘴道:“看我这嘴,瞎说什么,我是说早上有喜鹊登门,这是吉兆,吉兆!”
霍青棠给张氏斟上一杯茶,张氏又叹口气,“原先听说圣上要下江南,最近又听说漠北起了战事,想来圣上也没了下江南的心思,你父亲这几日心事也重了许多。”
霍青棠抿了抿嘴角,霍水仙的心事恐怕不止是圣上下江南不成行这么简单,圣上不来,那陈瑄定然也不会来了,那黄莺姑娘这烫手山芋是继续留着还是抛开呢,想必这才是霍水仙最为难的地方。
月满掀了帘子进来,对着张氏和霍青棠福了一福,道:“夫人,史家太爷过来了。”张氏连忙起身,“快差人叫老爷回来!”月满应声去了,璎珞端着一盘点心进来了,张氏手一挥,斥道:“这丫头,就会添乱,这时候还吃什么点心!”张氏推开璎珞,急匆匆走了出去,璎珞红着脸,讷讷不敢言。
霍青棠轻声道:“把点心装起来,我们拿去给外祖尝尝。”璎珞赶紧去拿食盒,霍青棠暗道,来的正是时候,再拖上几天,就真的要翻天了。
霍水仙回来的时候,霍青棠正陪着史侍郎聊天,史侍郎正在给外孙女讲她母亲年轻时的旧事:“你母亲最爱去的地方是洛阳,你小舅舅曾在白马书院进学,我带着你母亲去洛阳看望你小舅舅。那正是牡丹花开的好时节,你母亲当时便望着园中枝头上最大最旺盛的那朵牡丹花说,她此生要嫁最好的儿郎,就比牡丹,国色天香。”
谁曾想,竟选了你父亲。史侍郎有些话对着外孙女说不出口,在他看来,霍水仙一副皮囊华丽有余,却不堪重用,林林总总都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别说去比牡丹内外皆富丽,就是比无香的海棠都是多有不如的。若真要比,他也只能比那水仙,终日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罢了。
史侍郎说到此处便停下了,霍水仙在门外也止住了脚步,他想到了十三年前的史氏,她并不十分娇美,却有一种雍容坦荡的气度。她并不似当下一般女子总是遮遮掩掩欲迎还拒,她想要的都会坦诚清楚的说出来,她说自己就是她的梦中之人,亦是她这一生的骄傲。
史氏坦荡,黄莺亦是如此,她想要的,都会坦坦荡荡的说出来。只不过史氏是天之骄女,黄莺不过一可怜人尔,她们自是不能比的。
霍水仙进门,璎珞无端的又红了脸,霍青棠起身道:“父亲。”
自那日与霍水仙不欢而散之后,霍青棠将近月余没与霍水仙打过照面,见女儿笑语盈盈的模样,霍水仙心头一动,女儿终是绕过了自己悄然长大了。
霍水仙对史侍郎行了一礼,唤了声:“岳父大人。”
史侍郎抬眼瞟了一眼多年未见的女婿,当年的霍探花,如今的六品小吏。那时旁人都艳羡自己找了一个才貌皆属上乘的东床快婿,自女儿早逝,这女婿也成了别人家的女婿,听闻张家还是商家,史侍郎的眉头不自觉又皱了起来。他略微点点头,回道:“坐吧。”
霍青棠笑道:“外祖难得来一次,父亲陪外祖坐坐,青棠去厨房看看,今日厨房约莫做了松子鱼,父亲会留在家里吃饭吧?”
霍水仙眉眼一抬,女儿在岳父面前给自己下套子,他看向史侍郎,史侍郎的薄唇已经紧紧抿到一处了。霍水仙尚要为自己辩解几句,霍青棠又笑嘻嘻道:“夫人该领着蝶起回来了,也不知蝶起学得如何了,父亲可要抽空好好考校考校。”
霍水仙水泠泠的美目瞥过去,霍青棠却毫无所觉般,笑着出去了。史侍郎冷不防哼道:“你瞧着她作甚?她还是个孩子,你待如何?”
霍青棠在廊下拍了拍手,璎珞小声道:“姑娘,史家太爷不高兴了,你是不是说错话了?”霍青棠笑眯眯道:“璎珞,你可曾出过扬州城?”
史侍郎开口道:“青棠那孩子说想去白马书院进学,她说你不同意,我也觉得太远了,不妥。我便给她找了寒山书院,就在苏州府,现在寒山书院讲学的是傅衣凌傅大人,他的学问你是知道的,青棠过去,你可以放心。”
霍水仙眉眼微垂,史侍郎又道:“孩子大了,也该长些见识,终日关在三尺大的地方绣花又有甚么意思。当年晗儿也是这么过来的,你也要学着放宽心。” 史晗便是史侍郎长女、霍青棠生母,霍水仙瞟了一眼窗外园中的大好春光,终是点了头。
史侍郎顿了一顿,又道:“圣上此番下江南怕是不成行了,陈瑄也已经回京了,你要早做打算。”这是在点醒霍水仙,赶紧和鸣柳阁的那个姑娘断了联系,用她来讨好陈瑄是行不通了。
霍水仙一时不语,史侍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狮峰龙井,方道:“淮安、苏州知府落马,范锡夕顶了苏州知府一职,淮安知府倒是空了出来,只是...”
淮安府情况复杂,朝廷在清江浦设有船坞,工部设分司郎中管理船坞之事,内漕每年进贡贡品的黃船也由工部负责。也就是说,淮安府既有朝廷特派官员的监督,又有下层官僚的独立运作,淮安知府一职并不容易坐安稳。史侍郎并不建议霍水仙挪去淮安做知府,上有工部盘扣,下有船坞要经营,稍有差池,上任淮安知府便是前车之鉴。
霍水仙扯了扯嘴角,颇有些心灰意懒的模样,他自然知道淮安知府不好做,可那也是个机会,是个从六品爬到正五品的机会。看史侍郎模样,他是已经替自己放弃这个机会了。
史侍郎话头一转:“圣上入夏后身体欠安,还是再等等,等等。”这一句话传达出了千万种意思,霍水仙眉眼一跳,他与史侍郎对视一眼,都没有再说。
张氏着人接了霍蝶起回来,霍水仙笑着伸手去抱儿子,霍蝶起转身就往霍青棠怀里钻,霍水仙伸手搂了个空。霍青棠拍拍霍蝶起的小脑袋,道:“蝶起,去向外祖和父亲请安。”
霍蝶起睁着与张氏一般圆溜溜的杏眼儿,对史侍郎道:“蝶起向史家外祖请安。”史侍郎连声道:“好,好,乖孩子”,还从怀里摸出一块赤金的金锁来,又对张氏道:“上次走得匆忙,这是给孩子的见面礼,你们莫嫌单薄就好。”张氏喏喏,她一双大眼看向霍水仙,见霍水仙点了头,她才上前接了史侍郎的礼。
史侍郎又问蝶起:“可曾读过书了?”蝶起垂着脑袋,细幼的手指捏着腰间的小荷包,霍水仙喝了一声:“你史家外祖问你可曾读书,为何不作答?”史侍郎瞧了霍水仙一眼,又对霍蝶起道:“孩子,外祖问你,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下一句是什么?”
霍蝶起转身就去抱霍青棠的大腿,霍青棠柔声道:“快,告诉外祖父,下一句该如何接?咱们蝶起最是聪明,对不对?”霍蝶起嗫喏道:“来鸿,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幼儿的声音轻软,霍水仙的脸色又好看了些,他跟着道:“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下一句该当如何?”
霍水仙瞧着儿子,儿子却直往女儿身上扑,他正了颜色道:“你年纪虽小,却也读书识礼,怎的还如□□孩童一般缠着你家姐姐?”霍蝶起整个人扑在霍青棠裙边,霍水仙又道:“下一句该当如何?”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这两句话霍蝶起无论如何也接不上来了,小小的孩童紧紧闭着嘴,不肯再说一句话。霍水仙伸手去扯儿子,张氏见状连忙接口道:“饭摆好了,大家都入席吃饭吧,功课改天考校也不迟。”
张氏特别为史侍郎温了酒,霍青棠与霍蝶起在外间用饭,张氏留了月满在内室服侍史侍郎与霍水仙。许是这两次来张氏都表现得颇为贤惠,史侍郎便赞了一句:“妻贤则家旺,你要惜福。”
霍水仙如水的目光扫了一眼外间的张氏,自己与黄莺的事情,想来是该给个具体的说法了。他正要提起黄莺之事,史侍郎却截断了他的话头:“妻室是妻室,风月归风月,莫要混为一谈。”
史侍郎明摆着不赞同霍水仙与风月女子走得太亲近,霍水仙抿下一杯酒,张氏精明,黄莺却娇憨。他见过太多聪明女子,世人却不知怀着三分傻性的女子才是最为难觅的,此间种种,不能与外人说。
史侍郎又提起霍蝶起:“孩子该开蒙了,你的心思也该多分一些给孩子才是。”
霍水仙满脑子的抑郁与苦闷,几乎完全忽视了蝶起的教育,今日若不是史侍郎开了个头,他尚不知儿子连个最基本的《声韵启蒙》都念不下来。霍水仙又想起张家大舅子那信誓旦旦的样子,说是请了名师,蝶起定会受益匪浅。结果不必说,霍水仙垂下眼睑,心道这张家商户就是商户,差点儿荒废了自己的儿子。
霍水仙对张家心有不满,却又不能挑明了说出来,就凭他微薄的薪俸,养家都是问题,拿什么来敬献上峰。
扬州在漕河上,每年漕粮运输都要经过扬州府,扬州的知府几乎是一年一换,最长也没有超过两年任期的。可扬州守备倒是长期驻扎在这里,没怎么挪过窝子,可谓是铁打的守备流水的知府。
扬州守备宋一清,永乐三年同进士出身,原先在淮安府做个执笔师爷,后来不知怎的升成了淮安府通判,再来就成了扬州守备。霍水仙转眸,这宋一清到扬州府也有五年了,他掌着扬州府的军务、军饷和军粮,朝廷这几年军饷宽裕,他应该赚的盆满钵满了。想到此处,霍水仙勾起嘴角,史侍郎看了他一眼,横来一笔:“宋一清的寡母亡了,他没向朝廷报备,此举有违祖制。”
谁能不说这是神来之笔,母亡自该回乡丁忧,宋一清却隐瞒不报,这不就是天赐的好机会。霍水仙盈盈双眼泛出光泽,史侍郎哼道:“这扬州城里处处是机会,你且不知漏过去了多少。”
霍青棠将话头引到自家小弟身上,省的张氏来回揣摩外祖父的来意。
户部尚书闵肇闵大人今夏就该致仕了,如今已经四月,按道理,接任闵尚书的人选应该早已定下了。可户部侍郎史纪冬的接任文书还没下来,也没听说吏部奉上新的人选去竞逐户部尚书的职位。在这个当口,史侍郎竟带着贴身管事无声无息地去了苏州,此事任谁都要在心里悄悄肖想一番。
提起霍蝶起,张氏又开始难受,怎的自家儿子学不成丈夫也半分不操心呢?张氏叹了一口气,道:“黄莺被柳丝丝下了毒,你父亲亲自去鸣柳阁问案拿人去了。”
霍青棠轻哼:“柳丝丝给她下了什么毒,谋害她什么了?”
张氏带了笑意,道:“哑药,柳丝丝给她下了哑药,说是想毒哑她。哈!想不到娇滴滴声脆脆的黄莺姑娘也有这么一天,看她被毒哑了还拿什么去勾人?”
张氏有些幸灾乐祸,霍青棠却觉得有些不对劲,柳丝丝又不是傻了,两个人正闹着,就是真要毒害对方也不会挑在这么一个当口。她追问道:“那黄莺哑了没有?”
张氏一愣,答道:“听说那茶黄莺只沾了一点就吐了,那茶带着苦味,黄莺便指使身边一个丫头替她尝尝,那丫头倒是真坏了嗓子。”
霍青棠眼眸垂下,黄莺好手段,用一杯茶将柳丝丝打落谷底,顺带还解决了某些个嘴碎的丫头,一箭双雕呐。
“柳丝丝不能出事,夫人不如请张家出面将柳丝丝给赎出来。”
霍青棠建议先把柳丝丝弄出来,看来黄莺还是舍不得鸣柳阁那个富贵窝,如果她真的一心一意要跟着霍水仙,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金盆洗手从良嫁人。
如今看来,黄莺既想要打压柳丝丝,自己又不肯受这份罪,还是当初那种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作风。她事事都想如自己的意,又不肯多做牺牲,也不怕这样大的胃口撑坏了她的脾胃!
霍青棠道:“夫人想想,留着柳丝丝给黄莺添堵也是好的,而且下毒谋害什么的都是黄莺的一面之词。谁亲眼看见柳丝丝去药铺买哑药了,谁亲眼看见柳丝丝在茶水里下毒了?柳丝丝又不是神仙,难不成她能掐会算,算准了黄莺一定要喝那杯茶?这事儿,到最后柳丝丝还是能脱罪的,夫人不如赶紧送个人情过去,两厢都受益。”
张氏恍然,又带些疑惑问道:“这么说来,那哑药是黄莺自己下的?”
霍青棠微笑,道:“她不是没哑么?她要是真狠心把自己弄成哑巴了,我还当真敬她是条汉子。”
张氏赞同无比,连声道:“蝶起明日还要去夫子那处上课,我先领蝶起回去了。”张氏身边的月满扶着张氏领蝶起回张家去了,霍青棠在庭院里也准备转身回房,璎珞就站在廊檐下怔怔地看着她。
璎珞一直认为大姑娘虽然莽撞,却是个正直厚道的姑娘。她将才在回廊下听了张氏和大姑娘说话,她都快吓傻了,这还是那个横冲直撞无头无脑的大姑娘吗?
“走吧。”霍青棠唤璎珞,璎珞不动。
霍青棠耐着性子又唤她:“夜了,我们回去吧。”
璎珞还是没有动,霍青棠也不催她,就在她身边静悄悄地等着她。璎珞漂亮的脸上有了泪意,她嗫嚅道:“大姑娘怎么能这么对老爷,还...,还有夫人,你们...?”
终于还是说出来了!璎珞关心霍水仙,张氏与霍青棠联合起来挟制他,璎珞为霍水仙说话了。霍青棠想点醒这个丫头,霍水仙的身边有张氏和黄莺,张氏是他霍水仙明媒正娶的妻子,黄莺是他霍水仙想敬献给上峰的法宝,你璎珞一个一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半大丫头,能缠得过谁?
此事却不能戳破,即使是璎珞想说破,霍青棠也都只能故作不懂。
璎珞犹想替自家老爷分辩几句,霍青棠冷冰冰一棒子敲过去:“夫人做什么与你何干,你为何要在檐下听这么久?这些又不是你的分内事,你这操的是哪门子闲心?”
璎珞憋红了脸,‘我,我......’,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霍青棠呵斥她:“你什么你?我那套鞋袜都做好了吗?成日里偷懒,快到夏天了,春衫都没缝出来,以后你就坐在屋里裁衣裳,不许乱跑!”璎珞一时羞红了脸手足无措,霍青棠也不理会她,自顾自走了。
柳丝丝与黄莺一案落下帷幕,最后查出来作案的人是黄莺身边的丫头,那丫头恨黄莺对她动辄打骂,气不过便想毒哑黄莺,谁知竟害了自己,也算是自尝了恶果罢。
张氏与霍青棠笑嘻嘻地坐在小厅里聊天,张氏道:“柳丝丝杀回了鸣柳阁,黄莺还要给柳丝丝斟茶赔罪,柳丝丝连泼了黄莺三盏热茶才松口,说都是好姐妹,误会一场。”
“听说那茶杯里都是烧得滚烫的水,柳丝丝下手一点也不含糊,一杯泼到了黄莺的肩上,一杯从嘴里喷出来喷到了黄莺的脸上,最后一杯柳丝丝也没接,黄莺就那么举着杯子,举到最后黄莺自己手酸把茶水给洒了。”
“然后柳丝丝就不乐意了,她说:‘敢情三杯茶,我一杯也没喝上。’闹了半晌,鸣柳阁的老鸨子亲自端了一杯茶出来,黄莺捧着,柳丝丝倒是沾了一口,然后就逼着黄莺把整杯子滚烫的茶水全喝了,说是什么‘好姐妹,有福共享,一滴都不许剩,否则就是心不诚...’”
张氏用帕子掩嘴笑道:“柳丝丝着实好样的,黄莺喝了那杯茶硬是三天都没开口说话,看她还怎么念什么诗啊,唱什么曲?”
张氏语意泛酸,想来那竹枝词就如同芒刺一般扎在了她的心坎里。
霍青棠状若未闻,张氏又道:“老爷问起史大人的事来,我只推说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想来老爷还是要细细问大姑娘的。”
霍青棠不语,勾着头喝莲子茶,她长长的脖颈上一件饰物也未佩戴,一段雪白肌肤露在阳光里漾出赛雪欺霜的光彩来。霍青棠抬头,张氏收回目光,心中揣度,这丫头生的这样漂亮,兼之又靠着史侍郎,将来且不知会嫁到何等人家去。
大半个月过去,霍水仙日日不着家,霍青棠也没等来史侍郎的消息,她直觉出事了。史侍郎不在顺天府等待接任闵尚书的位置,却毫无预兆地去了苏州府,苏州府又恰巧换了知府,如今快要进入五月,正值初夏,初夏的苏州府,发生了什么事呢。
朝廷下了邸报,原南京兵部尚书兼巡抚应天等府的邱荆邱大人卸任了,邱大人自请告老还乡,帝允。
原苏州、淮安知府卷入漕粮贪墨案,二人卸职入京,待审都察院。
霍青棠盯着张氏从霍水仙处拿来的邸报反复琢磨,邱荆与陈七外祖父齐淮是同科,自洪武年间就任职兵部,三朝元老。
永乐十九年朝廷迁都北京的时候,邱大人留任南京兵部,应天巡抚则由南京吏部指派,邱荆当仁不让地兼任了应天巡抚一职。
苏州、淮安知府贪墨,邱荆卸任,皆与南京吏部脱不了干系,永乐帝自来对北方宽泛,经此一役,南边官僚的日子就愈发难过了。
璎珞拿一封信进来了,霍青棠瞧了璎珞一眼,霍水仙这些日子忙的脚不沾地,璎珞这丫头最近也连带着瘦了不少,她原本有些圆润的脸颊如今竟只剩巴掌儿大了。
霍青棠接过她手上的信,给了她一个笑脸,“今日月满她们要去逛集市,你也跟着去吧,自己去我匣子里取二两银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
璎珞睁大眼看着自家姑娘,她已经很久没给过自己笑脸了,璎珞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霍青棠不欲多说,她挥挥手道:“快去吧,早些回来用饭。”
霍青棠这一挥手,璎珞原本要问自家老爷会不会回来用饭的话也吞了进去。霍青棠扫了一眼璎珞的背影,心中焦急,史侍郎迟迟没有派人来接她,她可以等,璎珞却等不得了。一个丫头对自家老爷的行踪这么关心,看在张氏眼里,她会怎么想。
霍青棠眯了眯眼,拆开了信。信是苏州府寄来的,范明瑰在信里仔细写了原苏州知府贪墨一案,顺便说了范大人上任后的种种不适,还有对霍青棠的想念,和邀请她去苏州府做客。
霍青棠坐直了身子,这次贪墨案主要是关于朝廷夏季征收的土地税,朝廷以粮食征税,夏季税有五分之一是小麦和大麦,谁知漕船经过淮安府的时候翻了十船粮食,淮安府为了填补这十船粮食,便私自对过往船只征收货物通行税。
货物通行税本由地方政府代中央政府征收,朝廷有工部分司郎中收集资金,淮安一地由清江浦工部分司郎中进行征收,再将收入交给淮安府通判保存。
这一过程本与淮安知府没有丝毫干系,谁知淮安知府私自对过往船只征货物税,税款没入工部口袋,淮安知府直接被淮安府通判给检举了。工部将这些货物税收了库,土地税依旧空缺待填,淮安知府首当其冲负了全责。
原苏州知府的事情更简单,他只是私自提高了税率,今年苏州府夏季税竟比往年提高了一倍有多,有人告到了应天巡抚那里,这么一来,应天巡抚与苏州知府双双都落下了马。
霍青棠折起信纸,圣上似乎对留都那些高级官吏已经不想忍了,非得一个一个的换了他们,否则凭借这些功将老臣坐拥江南,任谁都于心难安。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采用两都制,南京为留都,北京为首都,南京北京各有一套一模一样的官僚制度。
随着明帝国步入中后期,南京官僚权力逐渐流失。
作者发现了时间漏洞,略微改动,不影响阅读,多谢各位体谅!
☆、应天巡抚
邱荆致仕,应天巡抚空缺,南京吏部连上了三道折子请圣上定夺新任应天巡抚人选,折子却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南京吏部回过味儿来,第四次,南京吏部与北京吏部联合上书,永乐帝大笔从名单中勾出三个字来,史纪冬。
张氏笑盈盈走进来,连声道:“恭喜大姑娘,史侍郎新封了应天巡抚,隔几日就要上任了。”霍青棠请张氏入座,张氏眼睛里的笑意藏都藏不住,“我就说那日史侍郎怎么着急赶着要去苏州,原来是早有预兆要接任应天巡抚了,看我这脑瓜子,想来大姑娘早就想到了罢?”
张氏给霍青棠脸上抹粉,霍青棠摇头道:“夫人哪里话,这等事情,谁都是不能未卜先知的。什么预兆,皇上不发话,谁说了都不算,对么?”
霍青棠目光灼灼看向张氏,张氏直觉自己失言,连忙捂嘴道:“看我这嘴,瞎说什么,我是说早上有喜鹊登门,这是吉兆,吉兆!”
霍青棠给张氏斟上一杯茶,张氏又叹口气,“原先听说圣上要下江南,最近又听说漠北起了战事,想来圣上也没了下江南的心思,你父亲这几日心事也重了许多。”
霍青棠抿了抿嘴角,霍水仙的心事恐怕不止是圣上下江南不成行这么简单,圣上不来,那陈瑄定然也不会来了,那黄莺姑娘这烫手山芋是继续留着还是抛开呢,想必这才是霍水仙最为难的地方。
月满掀了帘子进来,对着张氏和霍青棠福了一福,道:“夫人,史家太爷过来了。”张氏连忙起身,“快差人叫老爷回来!”月满应声去了,璎珞端着一盘点心进来了,张氏手一挥,斥道:“这丫头,就会添乱,这时候还吃什么点心!”张氏推开璎珞,急匆匆走了出去,璎珞红着脸,讷讷不敢言。
霍青棠轻声道:“把点心装起来,我们拿去给外祖尝尝。”璎珞赶紧去拿食盒,霍青棠暗道,来的正是时候,再拖上几天,就真的要翻天了。
霍水仙回来的时候,霍青棠正陪着史侍郎聊天,史侍郎正在给外孙女讲她母亲年轻时的旧事:“你母亲最爱去的地方是洛阳,你小舅舅曾在白马书院进学,我带着你母亲去洛阳看望你小舅舅。那正是牡丹花开的好时节,你母亲当时便望着园中枝头上最大最旺盛的那朵牡丹花说,她此生要嫁最好的儿郎,就比牡丹,国色天香。”
谁曾想,竟选了你父亲。史侍郎有些话对着外孙女说不出口,在他看来,霍水仙一副皮囊华丽有余,却不堪重用,林林总总都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别说去比牡丹内外皆富丽,就是比无香的海棠都是多有不如的。若真要比,他也只能比那水仙,终日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罢了。
史侍郎说到此处便停下了,霍水仙在门外也止住了脚步,他想到了十三年前的史氏,她并不十分娇美,却有一种雍容坦荡的气度。她并不似当下一般女子总是遮遮掩掩欲迎还拒,她想要的都会坦诚清楚的说出来,她说自己就是她的梦中之人,亦是她这一生的骄傲。
史氏坦荡,黄莺亦是如此,她想要的,都会坦坦荡荡的说出来。只不过史氏是天之骄女,黄莺不过一可怜人尔,她们自是不能比的。
霍水仙进门,璎珞无端的又红了脸,霍青棠起身道:“父亲。”
自那日与霍水仙不欢而散之后,霍青棠将近月余没与霍水仙打过照面,见女儿笑语盈盈的模样,霍水仙心头一动,女儿终是绕过了自己悄然长大了。
霍水仙对史侍郎行了一礼,唤了声:“岳父大人。”
史侍郎抬眼瞟了一眼多年未见的女婿,当年的霍探花,如今的六品小吏。那时旁人都艳羡自己找了一个才貌皆属上乘的东床快婿,自女儿早逝,这女婿也成了别人家的女婿,听闻张家还是商家,史侍郎的眉头不自觉又皱了起来。他略微点点头,回道:“坐吧。”
霍青棠笑道:“外祖难得来一次,父亲陪外祖坐坐,青棠去厨房看看,今日厨房约莫做了松子鱼,父亲会留在家里吃饭吧?”
霍水仙眉眼一抬,女儿在岳父面前给自己下套子,他看向史侍郎,史侍郎的薄唇已经紧紧抿到一处了。霍水仙尚要为自己辩解几句,霍青棠又笑嘻嘻道:“夫人该领着蝶起回来了,也不知蝶起学得如何了,父亲可要抽空好好考校考校。”
霍水仙水泠泠的美目瞥过去,霍青棠却毫无所觉般,笑着出去了。史侍郎冷不防哼道:“你瞧着她作甚?她还是个孩子,你待如何?”
霍青棠在廊下拍了拍手,璎珞小声道:“姑娘,史家太爷不高兴了,你是不是说错话了?”霍青棠笑眯眯道:“璎珞,你可曾出过扬州城?”
史侍郎开口道:“青棠那孩子说想去白马书院进学,她说你不同意,我也觉得太远了,不妥。我便给她找了寒山书院,就在苏州府,现在寒山书院讲学的是傅衣凌傅大人,他的学问你是知道的,青棠过去,你可以放心。”
霍水仙眉眼微垂,史侍郎又道:“孩子大了,也该长些见识,终日关在三尺大的地方绣花又有甚么意思。当年晗儿也是这么过来的,你也要学着放宽心。” 史晗便是史侍郎长女、霍青棠生母,霍水仙瞟了一眼窗外园中的大好春光,终是点了头。
史侍郎顿了一顿,又道:“圣上此番下江南怕是不成行了,陈瑄也已经回京了,你要早做打算。”这是在点醒霍水仙,赶紧和鸣柳阁的那个姑娘断了联系,用她来讨好陈瑄是行不通了。
霍水仙一时不语,史侍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狮峰龙井,方道:“淮安、苏州知府落马,范锡夕顶了苏州知府一职,淮安知府倒是空了出来,只是...”
淮安府情况复杂,朝廷在清江浦设有船坞,工部设分司郎中管理船坞之事,内漕每年进贡贡品的黃船也由工部负责。也就是说,淮安府既有朝廷特派官员的监督,又有下层官僚的独立运作,淮安知府一职并不容易坐安稳。史侍郎并不建议霍水仙挪去淮安做知府,上有工部盘扣,下有船坞要经营,稍有差池,上任淮安知府便是前车之鉴。
霍水仙扯了扯嘴角,颇有些心灰意懒的模样,他自然知道淮安知府不好做,可那也是个机会,是个从六品爬到正五品的机会。看史侍郎模样,他是已经替自己放弃这个机会了。
史侍郎话头一转:“圣上入夏后身体欠安,还是再等等,等等。”这一句话传达出了千万种意思,霍水仙眉眼一跳,他与史侍郎对视一眼,都没有再说。
张氏着人接了霍蝶起回来,霍水仙笑着伸手去抱儿子,霍蝶起转身就往霍青棠怀里钻,霍水仙伸手搂了个空。霍青棠拍拍霍蝶起的小脑袋,道:“蝶起,去向外祖和父亲请安。”
霍蝶起睁着与张氏一般圆溜溜的杏眼儿,对史侍郎道:“蝶起向史家外祖请安。”史侍郎连声道:“好,好,乖孩子”,还从怀里摸出一块赤金的金锁来,又对张氏道:“上次走得匆忙,这是给孩子的见面礼,你们莫嫌单薄就好。”张氏喏喏,她一双大眼看向霍水仙,见霍水仙点了头,她才上前接了史侍郎的礼。
史侍郎又问蝶起:“可曾读过书了?”蝶起垂着脑袋,细幼的手指捏着腰间的小荷包,霍水仙喝了一声:“你史家外祖问你可曾读书,为何不作答?”史侍郎瞧了霍水仙一眼,又对霍蝶起道:“孩子,外祖问你,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下一句是什么?”
霍蝶起转身就去抱霍青棠的大腿,霍青棠柔声道:“快,告诉外祖父,下一句该如何接?咱们蝶起最是聪明,对不对?”霍蝶起嗫喏道:“来鸿,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幼儿的声音轻软,霍水仙的脸色又好看了些,他跟着道:“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下一句该当如何?”
霍水仙瞧着儿子,儿子却直往女儿身上扑,他正了颜色道:“你年纪虽小,却也读书识礼,怎的还如□□孩童一般缠着你家姐姐?”霍蝶起整个人扑在霍青棠裙边,霍水仙又道:“下一句该当如何?”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这两句话霍蝶起无论如何也接不上来了,小小的孩童紧紧闭着嘴,不肯再说一句话。霍水仙伸手去扯儿子,张氏见状连忙接口道:“饭摆好了,大家都入席吃饭吧,功课改天考校也不迟。”
张氏特别为史侍郎温了酒,霍青棠与霍蝶起在外间用饭,张氏留了月满在内室服侍史侍郎与霍水仙。许是这两次来张氏都表现得颇为贤惠,史侍郎便赞了一句:“妻贤则家旺,你要惜福。”
霍水仙如水的目光扫了一眼外间的张氏,自己与黄莺的事情,想来是该给个具体的说法了。他正要提起黄莺之事,史侍郎却截断了他的话头:“妻室是妻室,风月归风月,莫要混为一谈。”
史侍郎明摆着不赞同霍水仙与风月女子走得太亲近,霍水仙抿下一杯酒,张氏精明,黄莺却娇憨。他见过太多聪明女子,世人却不知怀着三分傻性的女子才是最为难觅的,此间种种,不能与外人说。
史侍郎又提起霍蝶起:“孩子该开蒙了,你的心思也该多分一些给孩子才是。”
霍水仙满脑子的抑郁与苦闷,几乎完全忽视了蝶起的教育,今日若不是史侍郎开了个头,他尚不知儿子连个最基本的《声韵启蒙》都念不下来。霍水仙又想起张家大舅子那信誓旦旦的样子,说是请了名师,蝶起定会受益匪浅。结果不必说,霍水仙垂下眼睑,心道这张家商户就是商户,差点儿荒废了自己的儿子。
霍水仙对张家心有不满,却又不能挑明了说出来,就凭他微薄的薪俸,养家都是问题,拿什么来敬献上峰。
扬州在漕河上,每年漕粮运输都要经过扬州府,扬州的知府几乎是一年一换,最长也没有超过两年任期的。可扬州守备倒是长期驻扎在这里,没怎么挪过窝子,可谓是铁打的守备流水的知府。
扬州守备宋一清,永乐三年同进士出身,原先在淮安府做个执笔师爷,后来不知怎的升成了淮安府通判,再来就成了扬州守备。霍水仙转眸,这宋一清到扬州府也有五年了,他掌着扬州府的军务、军饷和军粮,朝廷这几年军饷宽裕,他应该赚的盆满钵满了。想到此处,霍水仙勾起嘴角,史侍郎看了他一眼,横来一笔:“宋一清的寡母亡了,他没向朝廷报备,此举有违祖制。”
谁能不说这是神来之笔,母亡自该回乡丁忧,宋一清却隐瞒不报,这不就是天赐的好机会。霍水仙盈盈双眼泛出光泽,史侍郎哼道:“这扬州城里处处是机会,你且不知漏过去了多少。”